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任照环1,李卫平1,曾宇2,何静1,覃彬全3,许伟1(重庆市防雷中心;重庆萊霆防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基于ADTD闪电定位资料的重庆市地闪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孙凤华1,刘鸣彦2,翟晴飞3(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对径流影响预估与评估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任丽,栾晨,王晓雪,张月(黑龙江省气象台).持续性冷涡暖锋暴雨成因及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梁寒,阎琦,李爽,张宸赫,于亚鑫,黄阁,孙虹雨,桑明刚(辽宁省气象台).2019年沈阳一次凌晨气温骤升过程成因精细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肖袁俊1,李保山1,宋文丹1,程勇翔1,黄敬峰2(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1998—2016年中国PM2.5浓度变化对气温的影响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尤琦1,曲晓黎1,2,赵增保1,王洁1,张娣1,杨琳晗1(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基于CART决策树的河北省低能见度分类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刘美1,姬兴杰2,田力3,丁亚磊4,左璇5(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象台;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河南省气候中心).1961—2020年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娄德君1,潘昕浓2,王冀3,张雪梅4,高振铎1(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市气候中心;哈尔滨市气象台).基于慢特征分析的哈尔滨市气温预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余国行,杨素英,胡成戎,刘炫炫,李娅茹,龙祉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溶胶浓度对暖云不同生长阶段物理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阎琦1,2,李爽2,陆井龙1,2,滕方达1,2(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气象台).1979—2019年持续性东北冷涡过程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赵迦琪(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呼包鄂地区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及其关键气象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张晓东1,2,王冠1,王秀玲1,2,崔粉娥3,郑艳萍1(唐山市气象局生态气候中心;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秦皇岛市气象局).2016—2019年唐山市臭氧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崔曜鹏1,2,杨磊1,3,孙丽1,高艳波2,魏海宁2,华婧婧2,崔景轩2,刘春溪2(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本溪市气象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东南半岛两次北上台风暴雨特征及成因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贾庆宇1,谢艳兵1,赵一俊2,王荣3,刘晶淼4,温日红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盘锦市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力科惠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春玉米根系原位成像图片自动识别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娄德君1,2,王冀3,周显伟1,李治民1(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黑龙江省龙云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气象院士工作站;北京市气候中心).1961—2019年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季节内变化及环流异常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曹青1,2,谷晓平3,张翅鹏2,陈贞宏1,吴哲红1(安顺市气象局;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贵州安顺市PM2.5气象输送条件及贡献源空间分布[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刘志刚1,吴东丽2,邵长亮2,吴丽侠1,胡树贞2,宋树礼3(秦皇岛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莒县气象局).2019年辽宁及内蒙古冻土自动观测及其分钟数据的时间一致性检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雷杨娜,毛明策,李明,张侠(陕西省气候中心).1971—2018年陕西省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孟莹莹1,李树岭2,赵玲1,白雪梅1,闫敏慧3(黑龙江省气象台;哈尔滨市气象台;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三种气温预报产品黑龙江省预报效果检验[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包慧濛,郭达烽,李葳(江西省气象台).基于频率匹配法的江西省ECMWF降水预报订正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李潇潇1,2,赵胡笳1,马雁军1,刘晓初2,李思绪2,李晓岚1,王扬锋1,洪也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大连市气象台).2021年3月沈阳地区一次污染过程气溶胶垂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麦榕1,杨洋1,2,范根昌1,吕峰1,董晓波1,2,梁苗3,姚波3(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基于飞机观测资料的石家庄秋季对流层CH4垂直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鹿文涵1,谷少华2,孙仕强3,张程明3,朱宪春3(宁波市海曙区气象局;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气象局).2013—2019年宁波市高温热浪对中暑的滞后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1期
  • 梁颖1,马树庆2,3,张明4(蛟河市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台;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基于模糊隶属函数的吉林市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1期
  • 马梁臣1,2,马洪波1,张曦丹3,陈子健4,李江波4(吉林省气象台;东北冷涡研究开放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台).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一次降水相态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1期
  • 张辉1,巫楚1,张敬伟1,林小平1,梁家权2,3,刘素2,3,郭艳芳2,3,李成柳2(河源市环境监测站;壹点环境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青岛华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源市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1期
  • 谷同辉1,管晓丹1,2,高照逵1,3,黄小倩1,郭书扬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河流域蒸散发与气温和降水以及风速的相关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1期
  • 房一禾1,2,3,赵春雨1,2,李杨2,4,郭婷婷5,李经纬1,林益同1,2,秦美欧1,2,于怡秋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中心气象台;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东北冷涡气候研究进展及展望[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