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晓彤1,2,姚凯3,李尚锋1,2,曲美慧1,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气象台).SAL方法在东北地区台风降水预报检验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马梁臣1,2,霍也3,王宁2,4,李倩3,于月明3(吉林省气象台;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长春市气象局;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两次北上相似路径台风导致的暴雨湿位涡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李亚军1,蔡霞2,张勋3,卫倩倩1,葛黎黎1,苏睿杰1(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朔州气象局;大同气象站).山西省自动与人工酸雨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何全军1,2,张月维1,2(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广东省气象卫星遥感中心).FY-3D/MERSI-II数据无缝拼接真彩色影像处理方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许敏1,2,李江波1,3,田晓飞2,张瑞芳4,沈芳2,乐章燕2(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廊坊市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台;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三河市分局).京津冀地区辐射雾生消影响因子和污染物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康恒元1,2,刘玉莲3,袁芳4,周贺玲5(哈尔滨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北分院;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基于骨干站网的哈尔滨降水城市效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杨薇1,2,李勋1,2,林建兴1,2,陈有龙1,2,杨滨瑜3(海南省气象台;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空管分局气象台).不同闪电参数化方案对海南岛一次强对流闪电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陈农1,张又方2,袁湘玲1,3,闫敏慧1,张晶4,张金峰1,高玲1,袁芃宇2(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黑龙江省板蓝根适宜播种期气象指标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徐爽1,胡鹏宇2,贾越3,崔劲松1,杨磊2,李崇1,王东东4,侯婉婷1(沈阳市气象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2020—2021年沈阳地区4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大气可降水量变化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央美1,田华2,达瓦泽仁1,郭本军1(那曲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那曲市公路交通事故不良天气高影响路段及其气象因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陈辰1,2,陈艳春1,2,董智强1,2,张志伟3(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候中心;安丘市农业农村局).鲁中地区典型日光温室喜温蔬菜冷害预警指标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石娟1,2,蒋贤玲1,2,柯元惠1,2,郑艳1,2(海南省气象台;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2012—2021年海南岛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周秀华1,唐熠2,陆虹1,韩冰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桂林市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台).1951—2020年广西冬季低温事件频次变化及其对大西洋海温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王月1,2,刘成瀚3,李辑2,方晓4,吴宇童1,崔景琳1,李娇1(沈阳市气象局;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辽宁省气象台;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2018年1—2月中国地区低温雨雪天气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谢启玉1,李京梅1,周琴1,赵娟1,郭晓宁2(西宁市气象台;青海省气象台).2015—2018年青海东部城市群O3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马梁臣1,2,3,刘海峰2,沈柏竹4,隋沆锐5,王宁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吉林省气象台;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气象局).2019年台风“利奇马”和“罗莎”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花瑞阳1,李蔚2,叶成志2,倪长健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气象台).2016—2019年长沙市O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彭韵萌1,2,钟燕川3,何军1,2,夏佰成1,2,张继2,4,王远谋1,2,王凯嘉1,2(重庆市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气候中心;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基于舒适度指数的重庆地区四类养生气候适宜度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陈宇1,曹世腾1,陈传雷1,王瀛1,杨磊1,袁潮1,杨雪1,蒋超1,张启霖2,吴曼丽3(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沈阳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员辽宁分院).2019年7月3日辽宁开原超强龙卷形成及演变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刘俊杰1,高金兰2,刘蕾3,邵月红4,吴必文1,程智1(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芜湖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基于WRF-Hydro模式的沂河流域水文气象模拟参数优化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邢峰华1,2,黄彦彬1,李光伟1,毛志远1,敖杰1,黄光瑞1,黄巧明1(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2016—2021年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孙树鹏1,张禄1,吴洋1,程善俊2,封国林3,4(天津市津南区气象局;天津市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979—2020年京津冀地区持续雾霾与雾霾少发时段环流稳定分量对比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王井利1,高天娇1,2,李荣平2,余鹏程1,2,马运涛1,米娜2,温日红2,张凯3(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基于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1期
  • 何雨芩,徐虹,程晋昕,范立张(云南省气候中心).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1期
  • 翟墨1,李秀芬1,刘丹1,余兰2,曲辉辉1(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安达市气象局).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旱涝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1期
  • 苗芮1,2,郭玲1,2,张希帆1,2,孙玫玲1,2,王雪娇1,2(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天津沿海地区测风塔不同高度风速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1期
  • 脱宇峰1,邵铭1,王亚华1,2,卢强1,张凯峰1(光电对抗测试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基于探空秒级数据的济源市对流层风场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1期
  • 朱刚1,李江波1,孙卓1,王硕飞2(河北省气象台;河北省气象局装备中心).能见度观测方式改变对京津冀地区雾霾判识及统计的影响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