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孙昊1,2,3,游勇1,2,柳金峰1,2,杨东旭1,2,3,赵海鑫1,2,3(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泥石流梁式格栅坝闭塞临界判据及其拦沙性能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陈鹏狮,张玉书,纪瑞鹏,武晋雯,于文颖,冯锐(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1961~2010年辽宁省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王睿1,胡卫建2,王硕1,高博伟2,颜军利2,张天罡2(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用于自然灾害现场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开发与试验[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田坤云(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松软煤层坚硬顶板中水力压裂卸压增透技术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任怡,王义民,畅建霞,黎云云(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于多源指标信息的黄河流域干旱特征对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兰日清1,李小军1,2,丰彪3,王玉石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近场强震作用下城市桥梁结构灾害评价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杨凯1,陈惠1,李丽纯1,施宗强2,陈福梓2,彭继达1(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漳州市热带作物气象试验站).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等级指标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陈东东1,2,紫檀3,张玉芳2(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Tetra Tech Inc).基于水分盈亏指数的四川省小麦生育期干旱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陈健云1,2,李静1,渠亚卿1,赵春风3,徐强1(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隔震与非隔震核岛辅助厂房易损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颜玉倩1,2,李建云3,朱克云4,张杰3,沈晓燕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成都95666部队81分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RegCM4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06年川渝干旱模拟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牛迪宇1,2,3,包云轩1,2,袁成松2,周林义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贵州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典型高速公路强风和强横风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陈永珍1,孙红月1,谢威2,江海华2,尚岳全2(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非饱和土层厚度与充气压力对截排水效果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姜红1,玉素甫江·如素力1,2,阿迪来·乌甫1,热伊莱·卡得尔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流域信息集成与生态安全实验室;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基于Landsat数据的开都河两岸绿洲地下水遥感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4期
  • 胡国华1,陈肖1,于泽兴1,顾庆福2,李彤1,邹杨1(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基于HEC-HMS的郴江流域山洪预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麻荣永,张东龙(广西大学,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南宁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张琨1,2,单炜1,孙文博3,张桂欣4(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不同因素对电化学除氯处理后混凝土残留氯离子分布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史艳莉,李天昊,王文达(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不同构造的圆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环板节点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李香颜1,2,张金平1,2,陈敏2(中国气象局·河南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新乡市气象局).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风险评估及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李正农1,郭昌根1,尚扬1,张传雄1,2(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基于实测加速度的高层建筑风荷载反演[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李婉亭,孙冬梅,冯平(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对天津市暴雨径流影响模拟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裴惠娟1,陈晋2,李雯2,孙艳萍2,陈文凯2(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暴雨洪水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黄炜楠1,李雪2,董胜1(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基于小波分析的山东寒潮强弱变化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张国栋1,2,3,谈太溪1,2,3,徐志华1,2,3,邱重阳1,2,3,李学良1,2,3,卢书强1,2,3(三峡大学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三峡大学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大学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库区谭家河滑坡变形监测成果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陈妮娜1,2,张玉书1,张硕2,刘静2,王婷3,徐亚琪4(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盖州市气象局).2004-2013年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预警服务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汤碧辉,孙红月(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泥石流中大颗粒的起动与水流条件的关系[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田丰1,张军1,2,冉有华3(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河西走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影响因子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薛腾飞1,2,张景发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应用于地震应急的遥感自动制图实现[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邹德磊1,2,孙建刚2,崔利富2,王振2(大连海事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事故型撞击荷载作用下大型LNG储罐穹顶局部破坏形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王旭1,魏延建1,孙得璋2,郑铭1,刘怀林3,刘海明3(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限位墩对不等高桥墩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刘军龙1,代晶辉2,刘金龙3(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商业大学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桩-土-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对斜拉桥减震控制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