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良超1,袁勇志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商学院).从服从的政治到认同的政治: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逻辑演进[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赵霞,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小镇青年群体特点及对共青团工作的启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张治银(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觉醒与分化:五四时期青年人生抉择及启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谢素军(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中心).新中国70年粤港澳青年交流心态变化轨迹[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严毛新,厉飞芹(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双重知识网络的嵌入与高校创业教育能力提升[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王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时尚与认同:青年中产群体参与马拉松的社会文化解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陆士桢1,王志伟2,刘庆帅1(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五四运动100年看青年与时代的关系[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石仲泉(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五四百年:一部思想解放的史诗[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胡献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办公室).新中国70年党的青年工作变迁逻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方俊1,肖峰2(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与科技的亲和性:两种向度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郗杰英,蒙晓平(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全国11个社会群体新需求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李炎溪(中共中央组织部).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陆士桢(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五四运动100周年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2期
                    
 
            
                    - 
              王颖,侯广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体间性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陶志欢(上海大学大学生研究中心).“佛系”青年的生成机理与引导路径  ——以当代大学生为考察对象[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张耀铭1,张路曦2(《新华文摘》杂志社;《中国社会报》第一采编部).人工智能:人类命运的天使抑或魔鬼  ——兼论新技术与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张良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群团改革背景下共青团工作路径方法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赵甍源(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青年网络社会行动的非理性问题与数字化生存[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张红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场域变迁与规则重构: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交往的微观机理[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陈旭光,宋奇勋(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佛系”话语的记忆建构与意义实践[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陈宇光(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集体沉默的成因及其中介机制: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胡锋吉1,季旭峰2(丽水学院教务处;丽水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校青年教师诚信文化生成研究  ——基于什托姆普卡信任理论的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李玉琦(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共青团在历史发展中的探索和变革[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乌静(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道德源于社会: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现代性反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西方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框架、趋势及学科意涵  ——以《青少年百科全书》为基础的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姚建龙1,刘悦2(上海政法学院;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友好型司法的理念与实践  ——以欧盟国家为例的初步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南方1,李萍2,吴子劲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儿童保护中多领域专家团队的国际经验及在中国的探索[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 
              陈玲1,郑广怀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个体化社会的规则重构:基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