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罗群1,李艳敏2,林钗3,孙超4,高其康4,楼兵干1(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瓠瓜果斑病症状及其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李冰艳,冯增贝,张玉洁,杨海林,李虎,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分公司).烟蚜茧蜂基因组中微卫星分布特点及分子标记开发[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扈景晗1,王东1,2,东保柱1,2,孟焕文1,赵君1,2,周洪友1,2(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寒旱区作物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挥发性化合物2-甲基苯并噻唑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的抑制效应[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钟可1,易龙1,周俊1,陈波2,黄爱军1(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省眉山市六个柑橘品种上衰退病毒分离株的组群构成、基因型及遗传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李贤1,2,符悦冠1,陈俊谕1,王建赟1,朱俊洪2,张方平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温度及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杨新根1,2,刘炜3,邹波1,常文英1,王庭林1(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典型黄土残塬沟壑区啮齿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聂燕芳1,2,冷梅钦2,3,李冠军2,3,李洁玲2,3,李华平2,3,李云锋2,3(华南农业大学制药工程系;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稻瘟菌二肽基肽酶V基因DppV的功能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丁子玮1,2,宋昱东3,杨益芬4,高峰1,赵紫华1,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外来入侵动物比较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王群,毕云青,孔垂思,金桂梅,杨明英,李进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六个水稻产区稻瘟病菌三个无毒基因的组成及其致病型[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尹祝华,陈君,徐常青,刘赛,郭昆,乔海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枸杞奈实蝇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发育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王静静,高庆,张月白,娄永根(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沉默基因OsHRG-7增强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黄丽莉1,李茵2,刘英2,彭徽2,寇海群1(豫章师范学院生态与环境系;南昌海关技术中心).采用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鉴定茶黄硬蓟马[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宋海燕,李丽莉,张晴晴,孙晨可,李超,卢增斌,朱振国,于毅,门兴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探照灯诱集昆虫种类及种群动态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袁俊杰1,袁淑珍2,卢乃会1,马新华1,杨卓瑜1,龙阳1(湛江海关;二连浩特海关).花生矮化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的双重DPO-RT-PCR检测[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汤亚飞,张丽,李正刚,蓝国兵,于琳,何自福,佘小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芜菁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的分子特征和序列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裴冬丽,韩霜(商丘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学院,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商丘市豇豆白粉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何烈干1,周云峰2,邹芬1,李湘民1,黄瑞荣1,马辉刚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鄱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7—2019年江西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王谆静1,项楚一1,金路2,陈永根2,王霞1,周国鑫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越州省级粮食储备库).八角茴香浸提液对白背飞虱的取食、产卵选择性及杀虫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4期
  • 闫晓静1,褚世海2,杨代斌1,袁会珠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技术助力农药减施增效[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李永华,肖能文,刘勇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植物防御中茉莉酸信号通路抑制与终止的作用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邓竣丹1,庄文欣1,刘玉军2,宋丽文3,张龙娃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省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真菌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球孢白僵菌对松墨天牛的致病力及其与花绒寄甲的相容性[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闫晓静,石鑫,刘晓慧,杜亚辉,杨代斌,袁会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飘移风险[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魏琪,万品俊,何佳春,赖凤香,王渭霞,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作业方式和施药模式下杀虫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王国宾1,王十周1,2,陈鹏超2,韩小强3,单常峰1,陈盛德2,兰玉彬2(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雾滴粒径药剂对其在棉花冠层沉积、穿透及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孙涛1,张宋超1,薛新宇1,顾伟1,焦雨轩1,孙向东2(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小麦不同生育期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参数优化[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陈奕璇1,石鑫1,覃贵亮2,郭永旺3,闫晓静1,袁会珠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油助剂Aero-mate 320对植保无人机稻田低容量喷雾沉积利用率的提升效果及其机理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 马钰1,2,贡常委1,张韫政1,李彬2,王学贵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无公害农药研究实验室;成都绿金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喷头类型对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雾滴在稻田冠层沉积分布及防治效果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