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威廉(中山大学中文系).等待野蛮人——简谈《铜座全集》涉及的三方面[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4期
  • 黄紫萱1,田振华2(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悲壮谱写的时代史诗——读黄蓓佳《太平洋,大西洋》[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徐洪军(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现代作家1980年代文学活动述论[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闫海田(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从“双重时空”到“平行时空”——百年中国现代小说时空变迁史论[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张羽华,曹蕊(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生存的挣扎与生活的执著——评王华的《傩赐》[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张立群(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经验、趋向与格局考察——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述论[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石立燕1,丛新强2(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历史的重轭与意义的生成——论长篇小说《大刀记》的“人民性”书写[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肖云儒(陕西省文联).《长安》的“破局”——评阿莹长篇新作《长安》[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王鹏程(西北大学文学院).现实困境的古典摆渡——论邢小利的长篇小说《午后》[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刘志珍(暨南大学文学院).生的苦痛与死的伦常——评胡学文新作《有生》[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周琪(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论《繁花》中的“亵”与全新的日常诗学[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三人行——对舒芜和绿原、牛汉关系的探讨[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声音的中国——当代歌词入史和经典化问题[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何英(新疆艺术学院学报).《红豆》:历史逻辑中的审美生产[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妥东(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十七年”的延长上——“高加林难题”再解读[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谷春雨,黄德志(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谶语式特征——兼论晓苏小说《传染记》中的谶语式书写[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张晓琴(北京师范大学).立象,溯源,成章——论《四象》[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赵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寻找“被埋葬的词”——论吉狄马加诗歌的原型意象[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刘波(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人生的写作与诗的现实主义伦理——黄永玉诗集《见笑集》读札[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以梦为马,走读上海——读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走读》[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慕江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抗战视域中的精神现象与诗意营造——评黄永玉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冯祉艾(湖南省文联).时间的淘洗与击缶者——《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读札[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孙晓娅,朱瑜(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装置的内外——朱涛诗歌研究[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李晓晴,黄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停顿”时刻的远征——杨庆祥诗歌论[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曹禹杰,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跨界书写与“文学心思”——评陈福民《北纬四十度》[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陈想,袁勇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报告文学的灾难记忆建构[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敬文东(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发明现实——朱涛之诗带来的反映、反应、发明现实及其他[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 杨碧薇(鲁迅文学院).诗人朱涛的三副面孔[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