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欣欣1,2,王秀红2,史向远2,籍增顺2,李志强2,张生万1(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堆肥提取液诱导草莓对黄萎病抗性及抑菌机理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吴林珂,张帅,雒珺瑜,张利娟,吕丽敏,朱香镇,王丽,崔金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龟纹瓢虫幼虫体内主要共生菌种类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曾凡荣,徐学农,王恩东(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昆虫品质控制方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程英1,2,郅军锐1,周宇航2,李凤良2,金剑雪2,李文红2(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杨静逸1,盛福敬1,宋子伟2,吕佳乐1,徐学农1,李敦松2,王恩东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东方钝绥螨与津川钝绥螨对烟粉虱卵及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比较[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赵悦,戴鹏,臧连生,阮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天敌昆虫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丽蚜小蜂对雪莲果和烟草繁育温室白粉虱的适应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王承芳1,王伟民2,干华磊1,叶乃玮1,陈娟1,毛伟力1(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哌珀霉素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江婷,付道猛,吴珍平,查本虎,张万娜,肖海军(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蝶蛹金小蜂对黑纹粉蝶蛹的寄生产卵习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王原1,吕志创2,万方浩1,2,3(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烟粉虱CRISPR/Cas9系统的建立及其在BtTRP基因温度耐受性功能验证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刘贻聪,张友军,吴青君,谢文,王少丽(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丽蚜小蜂糖转运蛋白基因克隆及其诱导表达[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张俊杰,张雪,杜文梅,臧连生,阮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吉林省生物防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不同波长LED光源对稻螟赤眼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宋苞雪,杨群芳,辛恬,李庆,蒋春先,王海建(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腐食酪螨添加花粉饲养对微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乔俊卿1,罗德旭2,彭彪1,3,孙玉东2,刘永锋1,刘邮洲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可湿性粉剂对辣椒根系及根际微生态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2期
  • 蔡晓明1,李兆群1,潘洪生2,陆宴辉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食性害虫食诱剂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潘明真1,2,张海平1,张长华3,易忠经3,陈红印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饲养密度和性比对蠋蝽存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袁善奎,王以燕,师丽红,周普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我国生物源农药标准制定现状及展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黄孝龙,吴珍平,江婷,张万娜,肖海军(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寄生蜂对水稻二化螟生态控害功能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郑雪芳1,刘波1,朱育菁1,陈德局1,陈小强1,魏余煌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浙江省瑞安市农业局).设施番茄连作障碍土壤修复及其对青枯病害的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赵卫松,鹿秀云,郭庆港,王培培,商俊燕,年冠臻,张晓云,董丽红,李社增,马平(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枯草芽胞杆菌BAB-1粉尘剂研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付俊瑞1,刘奇志1,李星月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病原线虫异小杆属新种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共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陈耕,何珊,韩兰芝,彭于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转cry1Ab+cry1C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马娟,王容燕,李秀花,高波,问海月,陈书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甘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武德功1,杜军利1,刘长仲2(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阿维蚜茧蜂与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相互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陈静1,张道伟2,钱正敏2(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赤水河流域动物资源保护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褐飞虱两个酚氧化酶原基因的特性及细菌诱导后的表达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丁洁,蒋细良,梅杰,孙青,李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哈茨木霉thga3基因功能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沙宪兰,沈新兰,舒晓晗,孟玲,李保平(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异色瓢虫幼虫捕食蚜虫与同种非同胞卵的混合食物对成虫捕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马行洲1,2,李飞1,陈学新1(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膜翅目昆虫miRNA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进化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雒国兴1,刘荣梅1,李海涛1,2,张金波1,高继国1,张杰1,2(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11蛋白C端点突变对其杀虫活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 张清霞,张迎,吉艳艳,童蕴慧,纪兆林(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假单胞菌WX14群体感应淬灭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