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雅俊(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科学学院).论历史、理性与教育学——基于历史哲学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
曹静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文化规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
张卨(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古希腊人的生活观及消费理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
刘宇(中国政法大学).后果主义道德评价的社会合作理论——以“囚徒困境”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
张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地域文化视角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
-
公丕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还是区域法治概念好些——也与张彪博士、周叶中教授讨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穆艳杰,廖婧(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在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孙肖远(江苏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以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为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黄浩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炎词在清代的接受与清代词学的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梅荣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李晓乐(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主体问题及其当代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张杨乐(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考辨及其实践路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曹孟勤(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自身的文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宋宇文(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利益的类型与法律保护机制——基于庞德利益理论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陈友庆1,徐春芳2,薛兴3(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92830部队宣传处).人格障碍人群心理理论特点的三维度探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刘毓庆,唐婷(山西大学文学院).韩愈颠覆“子夏作《序》”与宋代《诗》学格局的确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杨跃(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教师教育改革:一项道德领导事业[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周仁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伦理情感化与蒋光慈小说的革命叙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蒋柯(西南民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身心统一的功能哲学进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孙迎光(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与召唤思的教育——基于技术世界中生态危机的教育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肖地生(《江苏高教》编辑部).美国肯定性行动政策探源及其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心理学史视域中的斯金纳乌托邦思想——以《瓦尔登湖第二》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曹清华(深圳大学文学院).位置与身份:左翼鲁迅的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
孟昭连(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醉翁谈录》新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