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健1,2,3,马有成1,裴占文1,邱昱1,吴建辉2,4,5,石建高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三疣梭子蟹对蟹笼网目和刚性矩形逃逸口的逃逸行为比较[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许子安1,解明阳1,陈新军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的灰色灾变预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鲁红月1,汪金涛1,2,3,4,张畅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基于产卵场海表面温度的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评估[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江俊涛1,2,朱江峰1,2,3,4,耿喆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JABBA和JABBA-Select模型评估印度洋剑鱼资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丁博1,2,耿喆1,2,3,4,朱江峰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GLM模型的印度洋延绳钓渔业大青鲨钩捕死亡率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宜锴1,方星楠1,余为1,2,3,4,5,李曰嵩1,2,3,4,5(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2005—2016年中国东海鲐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及与海表面温度的关联[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杨军勇1,吴峰2,杜若谦3(荣成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山东省远洋渔业协会).2012—2018年中西太平洋延绳钓渔业大青鲨兼捕量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官文江1,2,马雪莲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利用贝叶斯动态产量模型评估东、黄海日本鲭资源状况[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鑫浩1,高华晨1,陈芃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不同时间尺度下秘鲁鳀资源量的波动特征[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万荣.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庆祝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建院110周年[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凯军1,2,3,姜鹏飞1,2,3,王军1,2,3,陈晓雯1,2,3,王成辉1,2,3(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陈桂莹1,赵奇蕾1,祁思琼1,陈新军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休闲渔业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郎蒙1,蒋蔚薇1,孙慧敏1,宋益善1,2,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响应面优化南极磷虾粉肽制备工艺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陈金玉1,刘单阳1,蓝蔚青1,2,赵勇1,2,3,潘迎捷1,2,3,孙晓红1,2,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3种天然产物联合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协同抗菌作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贾若南1,林枫1,许强华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低氧胁迫下斑马鱼鳃中核糖体蛋白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庞天抒1,2,车金远1,2,范纯新1,2,鲍宝龙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MsxC基因在斑马鱼肌间刺和大侧肌发育中的作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田鑫鑫1,2,黄卫3,谢春元4,陈乃松1,2,朱站英3,钟国防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湖州海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希杰商贸有限公司).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蒋刚1,戴颖1,张亚1,黄旭雄1,2,3,朱永明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温度对日本沼虾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顾芸1,李奎1,陈立婧2,沈玺钦1,石伟3,管卫兵1,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银川市科海渔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宁夏苏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宁夏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雨晴1,陈新军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DEMATEL-ISM-MICMAC法中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选择与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许元棋1,姚慧敏2,刘莹1,李江燕1,张利3,方家松1,4,5(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海洋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夏威夷太平洋大学自然科学系).海洋下沉颗粒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和演替[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鲁红月1,陈新军1,2,3,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影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群资源丰度的表温因子及其机理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常亮1,2,3,4,陈芳霖1,陈新军1,2,3,4,余为1,2,3,4,冯贵平1,2,3,4,李阳东1,2,3,4,曾为5(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预测[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鲁泉1,2,李楠1,方舟1,3,4,5,6,陈新军1,3,4,5,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西印度洋渔业资源利用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窦鑫1,2,吴燕燕2,王悦齐2,胡晓2,杨少玲2,荣辉2,陈胜军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精制和除臭工艺对大黄鱼肝油品质影响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向萍1,2,邱伟强1,金英善3,冯宇辉4,金银哲1,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热加工工程中心;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微波加热下10种不同氨基酸溶液的介电特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育媚1,2,廖永冠1,2,鲍宝龙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甲基异茨醇对斑马鱼氧化磷酸化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晓雪1,2,吴楚楠1,2,陈阿琴1,2,吕为群1,2,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离体斑马鱼卵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 李文娟1,2,杨婧漪1,冯上乐1,李雪男1,陈一格1,申晓雅1,白志毅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相关免疫因子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