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秦彩霞1,2,刘时银1,2,3,吴坤鹏1,2,高永鹏1,2,潘兮然1,2,段仕美1,2,张晨扬1,2,张子凡1,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延时摄影监测冰川表面运动过程的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王琨莹1,2,冯金良1,裴乐乐1,2,胡海平3,陈锋4,林永崇5,张继峰6,7,胡兆国8(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西藏大学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大学环境DNA与生态安全实验室;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青藏高原纳木错异常高湖面重建工作研究进展与展望[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孙斌洁,张熙胤,徐振江,黄安琪,王万平,张益舶(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冻结粉质黏土滞回曲线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梁铭轩1,2,葛建锐3,牛永红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温度对碎石层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苏茜蕊1,2,李向应1,2,杨瑞1,2,易童1,2,闫玉强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冰盖消融加速地表微量元素输移[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王飞1,2,韩君1(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河西内陆河流域碳排放时空特征[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陈刚1,2,陈兴杰3,张彦丽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清水营煤矿;甘肃省自然资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SAR与光学遥感数据的山区积雪消融识别[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刘晓明1,于正良1,邬光剑1,杨一博1,叶程程2,高少鹏1,黄菊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前处理方法对积雪样品主要阳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孔令明,张海兵,沈春廷,齐吉琳(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考虑低温粒间吸力的饱和冻土UH模型[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谢佩瑶,韩超,欧阳志棋,王晓艳(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青藏高原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积雪面积判别算法优化[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王冬勇1,2,邵博1,马玲3,齐吉琳1,2,彭丽云1,2(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方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微极理论的冻结砂土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岳瀚栋1,窦挺峰1,李润奎1,丁明虎2,效存德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及其堆叠式集成方法的月尺度北极海冰预测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闫旭春1,2,吴晓东1,吕雅琼3,吴通华1,李韧1,胡国杰1,邹德富1,刘亚东1,2,魏献花1,2,范晓英1,2,王栋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CLM5.0对阿拉斯加多年冻土区土壤温度和碳循环模拟的适用性评估[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周茜1,2,李忠勤2,3,4,牟翠翠1,王飞腾2,李开明5,尤晓妮6,张昕2,王芳龙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环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甘新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刘勤龙1,李旭1,姚兆明2,吴永康1,蔡德钩3(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冻土强度特性及其主控因素综述[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王保来(704 Carnelian Crescent,Gloucester).缅怀阿瑟·赫罗尔德·拉肯布鲁克博士(1925—2021)[J].冰川冻土,2023,第3期
  • 温智1,邓友生1,冯文杰1,Aleksandr ZHIRKOV2,张莲海1,高樯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Melnikov Permafrost Institute,Siberian Branch,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冻土水分迁移机理研究:评述与展望[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王婷1,2,周伟1,2,肖洁芸1,2,谢利娟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遥感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罗栋梁1,金会军2,吴青柏1,Olga MAKARIEVA3,田世民4,康建芳5,王金牛6,彭小清7,Wojciech DOBI?SKI8,陈方方1,9(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St.Petersburg University;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University of Silesia;中国科学院大学).天然状态下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研究进展与展望[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牟翠翠1,2,3,张国飞1,2,效存德4,魏玉国1,2,Gerhard KRINNER5(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祁连山冻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解读: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影响[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王泰华,杨大文(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001—2020年三江源冻土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黄晓东,马英,李雨馨,杨霞礼(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1980—2020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周伟1,2,曹鑫3,王科明1,肖洁芸1,王婷1,李浩然1,姬翠翠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光谱建模研究——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为例[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彭小清1,2,田伟伟1,2,李璇佳1,2,杨光尚1,2,赵耀华1,2,陈聪1,2,金浩东1,2,罗京3,李宇星1,2,孙文1,2,王庆锋3,Oliver W.FRAUENFELD4,牟翠翠1,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祁连山冻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Geography,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青藏高原和环北极冻土变化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李宇灏1,王根绪2,李阳1,宋春林2(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河流溶解性有机碳的时空动态和同位素特征[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袁源1,2,李璐含1,2,胡伟2,3,左洪超1,马耀明2,1,3,4,5,6(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中国科学院-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气候相互影响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谭湘蛟1,2,杨燕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积雪变化对地下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 蔡佳欣1,何昱君1,王晓文1,2,刘国祥1,2(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联合时序InSAR和光学遥感解译的大雪山南段石冰川编目与分布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