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关于为《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集照片的启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2期
  • 刘传正(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指导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深圳红坳弃土场滑坡灾难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梁涛1,王浩1,泮俊2,沈党云2(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与城乡建设系;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咨华科交通建设技术有限公司).公路边坡风险评估软件RASlope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周雨1,刘志萍1,盛志军2,张国平3(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省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基于有效雨量的鹰厦铁路降雨诱发滑坡预警预报概率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宋卫华,刘晨阳,赵健,韩彦龙,李幼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近距离下保护层开采覆岩运动相似模拟实验[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施成艳,鹿献章,刘中刚(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遥感中心).基于GIS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李雄峰1,陈鹏宇2,韩文奇1,师华鹏1,余宏明1(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因子分析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代贞伟1,魏云杰2,吕韬3,罗建华3,姚望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三峡库区某滑坡变形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吴凯,倪万魁,武鹏(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宁夏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赵雅娜,齐欣,余志祥,赵世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被动混合式柔性防护网联合作用效果初步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裴东东1,2,官云兰1,2,张勇峰1,2,贾宝3(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基于车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滑坡变形监测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王云南,任光明,夏敏,周英文,邱俊(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滑坡堰塞坝稳定性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陈君,王浩,戴强(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湖北恩施市降雨引发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周建伟1,毛郁1,崔英山1,张帅2,朱占雄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香港科技大学).加权信息量模型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吴森1,李虎杰2,陈国辉1,孙明智1(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基于贡献率权重法的区域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金林,胡新丽,谭福林,章涵,何春灿,夏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滑坡破坏过程温度场变化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马国涛1,胡卸文1,2(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西藏冰水堆积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李东升1,2,王庆珍3,潭小平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公路局).重庆干线公路地质灾害断道时空分布规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李俊杰1,2,王秀丽1,2,冉永红1,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泥石流浆体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式新型拦挡坝承载性能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陈江峰1,武洪涛1,董佳斌1,王崇平2,豆浩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玉川煤矿).内蒙黄玉川煤矿4#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邓青林1,赵国彦1,林春平1,梁广威2,牟延波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近距离岩体微震动与爆破振动的能量辨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徐永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深圳光明新区“12.20”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陈仲超(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浅谈地质灾害治理与景观融合设计——以广东肇庆市蓝塘中石化加油站东侧山体滑坡治理设计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焦玉国(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闫常赫1,孙光吉1,孙东泽1,邵斌2(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工序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陈旭丹1,孙新利1,程金星2(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一系;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泥石流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评估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罗守敬,张国华(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月玉沟潜在泥石流特征及其动力学指标[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汪民(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地质环境保护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编辑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网络采编办公系统运行通知[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