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会苗,田睿芬,葛紫林,刘兰英,张军民(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北京海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植物组织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草莓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盛雪雯,吴正贵,周培南,蔡林运(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苏州探索推行轮作休耕的经验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武雅娟,高同雨,苏本营(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生态涵养区林下经济发展特征及对策建议——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谢星(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安市设施葡萄园套种绿肥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郑华章1,秦伟杰2,秦方锦3,胡伋1,王飞3(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不同施肥配方对西兰花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严凯1,吴正贵1,蔡林运1,周培南1,邱枫1,盛雪雯1,林忠成2(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苏州市吴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条件下不同用肥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蔡娟1,姚健1,王刚1,李春勇1,李继辉1,李洪胜1,陈继富2,黄海清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利川市农业农村局).三系杂交中籼稻川优542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何冰娇,朱明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钙对红肉桃品种‘哈露红’果实花色苷合成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邱永祥1,黄伟群2,邱思鑫1,阮妙鸿2,林赵淼1,张鸿1,李国良1,许泳清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2021年福建省优质紫色甘薯新品种多点联合试验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谢一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苏北江淮平原区鲜食甘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生产技术及应用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李波,张立国,陈喜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新品种江单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吴颖仪,郝东川,陈育民,冯伟明,张均功,李坤珺(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佛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同底肥对甜瓜生长及化肥减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王延训1,田纪春1,2,杨明1,彭莉1(山东天泽泰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糯质高产山农糯麦1号小麦品种的选育与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杨海龙1,蔡金洋1,朱娟2(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嘉兴市绿农种子有限公司).常规早籼稻嘉创55的选育与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王士苗,李林峰,王金艳,李艳华(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小型南瓜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张世玺1,姚坚1,唐昌华2,任功平3,朱娟4(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禾种业有限公司).优质晚粳稻品种浙禾香2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王国军1,张钊2,熊晓军1,丁德宽3,李秀娟1,程丽萍1,裴进伟1(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陕西省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陕南柑橘综合试验站).特早熟柑橘日南1号和大分4号在陕南的种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余华清1,2,褚旭东1,蒋涛3,项祖芬1,2,刘定友1,2,石军1,2,黄廷友1,2(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绵阳市安州区农业农村局).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德优65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陈玉振1,张冰2,梁芳芳2(河南省尉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定植密度对簇生朝天椒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周武先1,余爱民2,彭祚全2,张美德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生物学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恩施硒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硒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徐婷,王俊强,韩业辉,连永利,曲忠诚,徐莹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玉米新品种齐禾401适应性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凤舞剑1,王康2,王倩3(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市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丰县首羡镇综合服务中心;徐州市铜山区丽君农资服务部).草莓、西瓜三季两熟高效栽培技术探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邹群华1,陈世建2,3,谢美4,王圣晚1,吴星3,欧玲燕4,张振华2,段剑平2,谢波2(湖南省辰溪县火马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怀化市鹤城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南省辰溪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温敏核不育水稻红丰80S的特征特性及安全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陈钰炜1,廖进勇1,林同欢1,陈美华1,李晓河1,刘维才2(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饶平县山美香水稻专业合作社).‘三饶香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李新娜,齐丽雅,何孟霞,刘志锋,胡先安(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邢花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刘庭付,周大云,缪叶旻子(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卢山风毛菊人工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周耀武1,张忠武2,黄琳2,康杰2,孙信成2,杨连勇2,段赞赞3,蒋万2(湖南省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常德市农业农村局).石门县设施茄子、红薯叶高效套作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邓跟望1,王涛1,谢雨燕1,陈杰2,李西臣1(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国审小麦新品种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雷慧兰1,丁建国2(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农村局;常德市鼎城区蒿子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常德市鼎城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 位国峰,张翠玉,张小娣,王惠滨(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2,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