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强1,范村莹2(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考虑墙-框连接方式影响的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曹万林1,2,彭世阳1,乔崎云1,林栋朝1,朱可睿1(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交通协同创新中心).钢筋中强再生混凝土足尺梁徐变性能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郑桐1,刘红帅2,袁晓铭1,齐文浩1,涂杰文3,兰景岩4(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桂林理工大学).基于动力离心试验的锚拉桩加固滑坡时程响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严成杰1,张亦飞1,2,方欣1,2,郝春玲1,2,马镛1,祁琪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实验室;杭州国海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基于复杂网络的洪灾危险性分析方法与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姜德良,张韧,葛珊珊(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一种风险评估分样本定权方法——以港口自然灾害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李永佳1,王东明1,姜卉2(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震灾评队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3期
-
饶品增1,2,曹冉3,蒋卫国1,2(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云南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缪亚敏1,2,3;朱阿兴1,2,3,4,5;杨琳4(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滑坡危险度制图精度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周洪建,张弛(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的灾种差异性研究——基于汶川地震和西南特大连旱的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贺建清,喻畅英,肖兰,高文华(湖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省重点实验室).基于上限定理确定岩溶区桩端极限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王啸霆1,张永群2,王涛1(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采用预制RC墙片双面加固的砌体墙片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李红艳(河南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突发事件发展演化研究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吴梦萍,孙红月,梅成(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边坡虹吸排水孔间距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邱丹丹1,2,牛瑞卿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基于斜坡单元的地震滑坡敏感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李军玲1,2,郭其乐1,2,任丽伟3(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鹤壁市气象局).基于近地高光谱和环境星高光谱数据的冬小麦越冬冻害遥感监测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曾小军1,刘芬2,周军1,黄荣华1,许晶晶1,管珊红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南昌县土壤肥料站).江西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演变及其对ENSO特征值的响应[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魏炳乾1,杨坡1,罗小康2,裴传康1,刘瑞3,龚秀秀1(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信息中心;陕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半干旱无资料中小流域设计洪水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刘艳1,2,陈爱京3,杨耘4,戴晓爱5(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系).近30年新疆县域尺度洪旱灾害空间聚类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张昂,李双成,赵昕奕(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育部地表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基于TRMM数据的京津冀暴雨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邓明枫1,2,陈宁生1,王涛1,丁海涛1(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藏东南地区日降雨极值的波动变化[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李开封1,2,高文华1,赵延粉3,武广洋1,潘燕芳1,陈英勇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年轻沉积物年代学与水文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中世纪暖期豫北地区水灾灾害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张欣1,王运生1,吴冉2(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绵竹清平乡玉麦棚子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及堵江可能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徐淑梅1,肖琳1,李程程2,王茗蕾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我国两种典型地质灾害区划技术发展现状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耿艳芬,马耀鲁,王兆卫(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基于转移矩阵的覆被变化对城市雨洪影响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何祖明1,赵景波1,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东部地区1961—2014年极端气温变化[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周琬婷1,姜越2,刘石1,刘婧2(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基于电学CT技术的多信息融合泥石流监测系统设计及室内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田文通1,2,孙军杰2,陈双贵2,田全通3,王颖中4,吴丽娜5(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低烈度区民房复杂受损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王军1,曹平2,刘杰,梁桥,段建(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土体蠕变与桩锚耦合作用的土拱效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陈浩1,李勇2(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强震活动诱发因素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2期
-
王毅1,唐川1,李为乐1,何楚2(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基于GIS 的模糊数学模型在泥石流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7,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