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旭1,梁益涛2,陈虹1,陈强1,孙庆国1,王向南3,刘彬彬3,黄永华2(航天低温推进剂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微量可融性杂质在液氮中的存在特性可视化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黄红梅1,2,李振兴1,2,3,李珂1,2,3,海鹏1,3,郑文帅1,2,戴巍1,2,黄荣进1,2,周敏1,2,沈俊1,2,3(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应用热电制冷元件的新型磁制冷系统数值模拟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水龙,田集斌,李昊璘,王雪松(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非对称气体弹簧谐振系统建模与分析[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李得天,张虎忠(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构建空间探测计量保障体系 ——“数据质量”推动航天强国建设[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童欣,邱杰,李家鹏,槐阳,陈俊元,谢坤圆(昆明物理研究所).芯片级节流制冷器换热器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达道安(《真空与低温》).创刊人寄语——庆祝《真空与低温》创刊40周年[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王小军(《真空与低温》编委会;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编委会主任寄语——庆祝《真空与低温》创刊40周年[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李得天(中国工程院;国际宇航科学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主编寄语——庆祝《真空与低温》创刊40周年[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吴亦农1,2,公茂琼3,4,5,6,7(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制冷研究室;上海市制冷学会;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北京制冷学会).“低温技术”专刊序言[J].真空与低温,2022,第3期
-
王浩任1,王博2,李睿泽1,巢翊钧1,尹传林3,赵钦宇1,甘智华1,2(浙江大学浙江省制冷与低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大城市学院低温中心;低温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基于硅基回热器的微型脉管制冷机的数值模拟[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祁小峰,顾左,代鹏,李兴坤,李贺(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组件热形变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张瀚月1,陈建业1,李军2,李雁飞2,谢军龙1(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液氧罐晃动时防波板对罐体受力的影响[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邱云涛,冯焱,成永军,陈联,冯天佑,宋伊,魏宁斐,冉欣,郭文(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射频直交比对四极质量分析器性能影响分析[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赵羽西,王骥,张文玺,陈大勇,杨瑞强,代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飞秒锁模光纤激光器及倍频程超连续谱试验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王树正1,鄢强1,2,杜鸣皓1,宋慧瑾1(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宇戕科技有限公司).电弧离子镀弧源的研制进展[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孙彬文,杨生胜,张海燕,王鹢,卢子阳,王永军,庄建宏(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月尘环境下太阳入射角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影响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陈卓辉1,李保国1,程朝辉2(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绿晟实业有限公司).冻干重组水果的配方试验研究与分析[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吴畏1,2,杨少柒1,薛瑞1,2,谢秀娟1,龚领会1(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液氢活塞泵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李博1,侯德峰2,王晓冬1,巴德纯1(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复合分子泵牵引级参数对氦质谱检漏仪性能的影响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何嘉华,朱建炳,庄昌佩,于锟锟,许国太(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大面阵探测器与斯特林制冷机热耦合结构仿真设计与实验[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黄天亮,王小军,闫春杰,许国太,罗新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基于RC负载法的线性压缩机PV功输出反馈特性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黄凯,王传新,徐远钊(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偏压方式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王飞,关阳,路同山,刘海静,张世一,靳兆峰,李卓慧,李灿伦(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一种新型加热丝红外笼的设计及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李漫露1,庞丽萍2,马德胜2(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水蒸发器的高速飞行器电子设备冷却性能研究[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杨永安,孙浩迪(天津商业大学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R410A单工质复叠制冷系统高低温变频㶲分析[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杨乐1,李志杰1,田林1,徐小平1,李劲东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设计部).载人航天器CO2清除技术分析与任务模式设计[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
达道安(《真空与低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创刊人寄语——庆祝《真空与低温》创刊40周年[J].真空与低温,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