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晶(漯河市文化馆).多元化背景下群文音乐的创作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史曼琪(湖南工业大学).非遗保护应借助文化创意产业让非遗融入生活 ——关于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周思娇(常熟市文化馆).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肖徽徽(台州职业科技学院).从来源、形制和传播看唐《破阵乐》及其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唐敏(三星堆博物馆).试论青铜大立人像手势所象征的文化内涵[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李艺(韩国中央大学).新媒体艺术环境下通感意识研究 ——与传统艺术环境相比较[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古利颂1,刁小卫2(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伊犁师范大学).语言经济性原则在汉维翻译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万柠楠(肇庆学院).浅析敦煌舞蹈的艺术特征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张丽坤(晋中信息学院).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美学价值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蒋迪偲1,周洁2,周依洋3(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浙江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从敦煌石窟出土的唐《放妻书》看当下契约化婚姻[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蒋占武(宁南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浅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的常见问题[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王晓阳(河北博物院).“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幼儿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刘默衡(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从“祈水”到“治水” ——洱海周边白族水文化转型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王雪歌(内蒙古师范大学).独立动画创作研究 ——以蒙古族文化题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尚丹1,李静2(庆阳第六中学;陇东学院附属中学).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唐硕(广东省商业职业学校资助课题).关于民间传统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以石湾陶塑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陈嘉瑜1,刘朝阳2(惠州学院;临沂大学费县校区).非遗保护方式的对比研究 ——以敦煌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唐振武(广西民族大学).对京族鱼露助力京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何紫君(北京雍和宫管理处).皇朝遗珍——雍和宫藏清乾隆360 佛版擦擦铜范及泥擦佛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黎子睿(浙江理工大学).探析敦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吕沁妍(安徽大学文学院).从《活着》到《文城》:余华小说生命意识的变化[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谢玉娟(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姚田(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浅谈史前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直面人生 开拓未来 用情用力 讴歌人民 ——评电视剧《人世间》[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汪倪诺(上海师范大学).昆曲“水磨腔”研究 ——以《长生殿》《牡丹亭》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魏晓媛(合肥学院).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课程的系统化[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白秀花1,韩建军2(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松涛小学).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学英语阅读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龚雪莲(首都师范大学).性别视角下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叶敏(苏州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苏州教育博物馆)).我国教育博物馆发展轨迹及方向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
柴颖(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集体文化记忆视角下云南双柏李方村民族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