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鼎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王春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机遇推动博物馆事业更上一层楼[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杜鹏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整合博物馆事业发展力量[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石金鸣(山西博物院).考古学成果在博物馆活化利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社区博物馆化"思维模式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赋能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赵甜甜(安徽博物院).从21世纪三次"博物馆热"看中国博物馆的当代性问题[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博协指导助推国际文物保护合作[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王瑞霞(青州市博物馆).行业引领助推基层博物馆规范发展[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严建强(浙江大学).博物馆协会与博物馆研究共促行业专业化[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高竹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同心协契 笃行致远——中国博物馆协会四十年》编辑手记[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中国博物馆》编辑部(《中国博物馆》编辑部).《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2年)[J].中国博物馆,2022,第3期
-
吕睿(浙江传媒学院).重构话语秩序:博物馆线上展览的创新机制[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沈业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关于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管晓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制度“三大基础要素”理论视角下中国博物馆策展人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冯羽(上海博物馆).从博物馆的发展看“江南文化”的开放与创新[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王霞1,汪彬2(山东博物馆;吉林大学).山东省内黄河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陈传播调研: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陈玲(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品牌形象传播的实践与策略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邱银忠1,勾文增2(广东科学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基于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交互赋能的科技类博物馆展览创新管理[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张元成,杨敬(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数字化技术与可及性创新的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苏怡,张沛沛(故宫博物院).借助数字科技激活、强化和释放“博物馆的力量”——从故宫博物院与腾讯集团跨界的合作谈起[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岳小莉(中国民族博物馆).数据赋能博物馆的力量[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周群华,谭珊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数字孪生系统建设与博物馆数字化转型[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龚钰轩1,高华丽2,黄永冲2,潘永康2(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浅谈博物馆类型划分依据及分类标准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赵娜1,王文彬2(复旦大学;长沙市博物馆).考古文物类展览信息阐释的公众转向[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何东蕾(四川博物院).试论基于博物馆文化特征的博物馆教育[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张小朋(南京博物院).博物馆柔性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再造博物馆的力量[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杨瑾(陕西师范大学).大历史与小历史:中国博物馆史写作之回顾、反思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马玉鹏(郑州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
戴燕灵1,杨笔直1,马浩博1,黎林虎2(中国彩灯博物馆;四川建恒文保科技有限公司).文博资源“两创”:行业博物馆的识见与作为——以中国彩灯博物馆及其保护传承的“自贡灯会”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