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总堂1,2,3,谷成刚1,叶茂1,卞永荣1,蒋新1(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可溶性有机质对凹凸棒土负载铁/镍降解黄棕壤中BDE47的影响[J].土壤,2017,第3期
  • 周世伟,朱丽娜,贺京哲,徐明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锑/磷在膨润土和高岭土的竞争吸附[J].土壤,2017,第3期
  • (《土壤》编辑委员会).《土壤》征稿简则[J].土壤,2017,第3期
  • 吕富成1,2,王小丹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研究进展[J].土壤,2017,第2期
  • 金鑫鑫,汪景宽,孙良杰,王帅,裴久渤,安婷婷,丁凡,高晓丹,徐英德(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碳循环和团聚体固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土壤,2017,第2期
  • 张舒玄1,2,聂欣1,2,杜鹃3,赵荷娟4,王琳4,王东升5,胡锋1,2,李辉信1,2,焦加国1,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市农业委员会;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不同微量元素叶面肥对草莓育苗生长的影响[J].土壤,2017,第2期
  • 徐基胜1,2,赵炳梓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可溶性有机碳在典型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J].土壤,2017,第2期
  • 杨敏1,2,杨飞1,2,杨仁敏1,2,杨帆1,2,张甘霖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祁连山中段土壤有机碳剖面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2017,第2期
  • 张枝枝1,2,张福平1,2,燕玉超1,2,王虎威1,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渭河两岸缓冲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土壤,2017,第2期
  • 孙波1,2,陆雅海3,张旭东4,卢升高5,韦革宏6,杨劲松1,2,朱安宁1,2,刘满强7,段英华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土壤,2017,第2期
  • 袁磊1,李文周2,陈文伟2,张金波1,3,4,5,蔡祖聪1,3,4,5(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氮转化特点研究[J].土壤,2017,第2期
  • 王启1,李艳2,王连维1,向蔓菁1,袁大刚1,邵帅1,勾琪立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局).成都东部“城–郊–乡”梯度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土壤,2017,第2期
  • 魏飞1,黄金花2,马芳霞1,景峰1,刘建国1(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农林水牧局).持续棉秆还田对新疆棉田土壤可矿化碳库的影响[J].土壤,2017,第2期
  • 杨璐,杜岩新,徐利娟,黄建新(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土壤微生态环境对樱桃树“黑疙瘩”病发生的影响[J].土壤,2017,第2期
  • 谢庆东,何琳燕,王琪,盛下放(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株高效溶解钾长石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土壤,2017,第2期
  • 李宗超1,2,胡霞1,2,刘勇1,2,孙贞婷1,2,吕艳丽1,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青海湖流域土壤大孔隙特征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J].土壤,2017,第2期
  • 杨子,刘晓光,宁静,董芳辰,于杰,张鹏,王赛(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典型黑土垄作区耕地沟蚀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土壤,2017,第2期
  • 颜培1,2,王擎运1,3,张佳宝1,信秀丽1,张丛志1,邓西海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期施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下潮土重金属的累积特征[J].土壤,2017,第2期
  • 卢同平1,2,3,张文翔1,2,3,武梦娟1,2,3,林永静1,2,3(云南师范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干湿度梯度及植物生活型对土壤氮磷空间特征的影响[J].土壤,2017,第2期
  • 梁发超(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农业景观分类探讨及其应用——以北京市峪口镇为例[J].土壤,2017,第2期
  • 张厦1,2,宋静1,2,高慧1,2,张强1,3,4,刘赣1(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州铅锌冶炼区农田土壤镉铅有效性评价与预测模型研究[J].土壤,2017,第2期
  • 胡青青1,2,李恋卿1,2,潘根兴1,2(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生物质炭醋糟复配物代替草炭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J].土壤,2017,第2期
  • 蒙园园1,2,石林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物质调理剂中铝的稳定性及其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作用[J].土壤,2017,第2期
  • 张玉娇,陈敏瑶,张旭辉,贺枫,刘晓雨,卞荣军,程琨,李恋卿,潘根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土壤,2017,第2期
  • 于建光1,2,吴一凡1,3,贺笑1,3,顾克军1,汪吉东1,2,张永春1,2,常志州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条件育秧提高水稻秧苗抗逆性的研究[J].土壤,2017,第2期
  • 周佳卉,吴纪华(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2017,第2期
  • 王秋兵,王燕平,孙仲秀,孙忠戈(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白浆化土壤中白土层的特征及其形成[J].土壤,2017,第2期
  • 王占义1,金净1,王成杰1,侯佳2,徐文艺1(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一种测定荒漠草原根系生物量的内生长土芯法[J].土壤,2017,第2期
  • 杨汛1,李艳2,袁大刚1,李小英1,陈娜1,王乙焱1,陈冠桦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雅安市雨城区林业局).模拟硝田土壤铁和硫的形态转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土壤,2017,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