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何辉1,李顺明1,孔垂显2,蒋庆平2,周体尧1,贾俊飞2,杜宜静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有效储层特征与定量评价[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魏宝君1,2,王成园1,党峰3,常欣莉1,曹景强1(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省高校新能源物理与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用柱状成层各向异性介质的并矢Green函数模拟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的响应[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柯珂1,管志川2,王志远2,路保平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修正设计系数的套管层次与下入深度设计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桂丽黎1,2,刘可禹1,2,3,王喻雄4,陈小磊5,袁莉6,孟庆洋1,2,李秀丽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柴西南尕斯地区不同期次油气充注对现今油藏的贡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刘刚1,张家林1,刘闯2,刘华亮3,于长广4(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石化胜利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定向井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基于时域统计特征的井眼碰撞识别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于庆君1,2,李春义2,山红红2,唐晓龙1,易红宏1(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纳米棒插接多级孔ZSM-11分子筛形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陈雷1,刘刚1,兰浩2,张国忠1(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胶凝原油初始应力递增过程的力学模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唐晓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计量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郭宁1,2,李学佼2,侯影飞2,李春虎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焦预氧化及多孔碳的制备[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2期
  • 蔡承政1,2,李根生2,黄中伟2,高峰1(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液氮对页岩的致裂效应及在压裂中应用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周尚文1,2,3,薛华庆1,2,3,郭伟1,2,3,李晓波1,2,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核磁渗透率新模型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李振春,雍鹏,黄建平,李庆洋,谷丙洛(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矢量波场分离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王俊,宋程,李翠勤,王鹏祥,施伟光(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化工重点实验室).三元组分对弱碱三元复合驱模拟乳状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郑秋梅,张明,王风华,刘涞(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基于PCA和DWT的强鲁棒数字水印算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姚传进1,2,3,4,雷光伦1,薛世峰2,赵宇石4,5,STEENHUIS T S3,CATHLES L M4,5(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美国康奈尔大学KAUST-CU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一种识别储层非均质性的双示踪剂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罗明良,孙涛,吕子龙,温庆志,孙厚台(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致密气层控水压裂用纳米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赵金洲,彭瑀,李勇明,刘作磊,符东宇(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考虑垂向摩阻的裂缝拟三维延伸模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夏彬伟1,2,杨冲1,2,卢义玉1,2,宋晨鹏1,2,葛兆龙1,2(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断层对煤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王超1,张强勇1,刘中春2,张岳1,李兴军1(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缝洞型油藏裂缝宽度变化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王军磊,贾爱林,位云生,赵文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有限导流压裂水平气井拟稳态产能计算及优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冯建伟1,昌伦杰2,孙致学1,赵力彬2,吴永平2,郑欣2,孟凡超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多因素约束下的致密砂岩气藏离散裂缝特征及地质模型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刘景东1,2,刘光祥2,韦庆亮2,袁国伟3,4(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滩相储层孔隙演化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王琳1,2,李玉星1,2,刘昶1,2,胡其会1,2,王娅婷3,王权1,2(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考虑弹性基础的气液两相流海洋立管耦合振动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石志强1,张秀云2,王彦芳1,刘明星1,唐康1,司爽爽1,李豪1(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SO42-对X100管线钢在盐渍性溶液中点蚀行为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王夕宾,郝延征,姚军,张建光,吕爱民(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营凹陷沙一段薄层湖相碳酸盐岩成因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康万利1,魏绍龙1,胡雷雷1,季岩峰1,杨润梅1,刘述忍2,3(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油气井测试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两亲聚合物对O/W乳状液体系渗流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戴俊生1,刘敬寿1,杨海盟1,张艺2,汪必峰1,周巨标3(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安徽采油厂).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开发建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陈彬,武宏阳,张贤明,刘阁(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红外光谱分析含微水绝缘油氧化安定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李彩风1,2,李阳3,吴昕宇4,曹嫣镔2,汪卫东2,包木太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 程远方1,黄浩勇1,韩忠英1,贾江鸿2,李梦来1,吴学升3(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致密油开发水平井段页岩坍塌周期的确定[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