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健1,2,李慧敏1,邓晓蓓1,3(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颗粒物吸附的空气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徐宏超,邢荣莲,李源美,丛明(烟台大学).氨氮胁迫下菲律宾蛤仔肝胰腺内参基因的筛选[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巩宁1,孟紫强2,邵魁双3,孙野青1(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模式生物大型溞在水生生态毒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杨莉1,王力军2,金映虹2,侯宇2,张春暖1,张纪亮1,2(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干扰鱼类体色的研究及其生态毒理学意义[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傅丽君1,2,林潇雨3,杨磊1,2,黄靖1,2,李婷2(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溶藻细菌HSY-03对赤潮异弯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杨倩1,刘建梅2,丁洁2,陈丽红3(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雅信昆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双酚F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张明霞,张科,袁凤娟,邱渊皓,冯文坡,邵向阳,苏聪颖,李媛,董艳美,王梦琪,齐金旭,夏西超(平顶山学院医学院).背角无齿蚌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Ca2+和Cd2+对其表达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彭颖1,2,张瀚心3,张效伟2(流域环境生态工程研发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化学品部).定量有害结局路径(qAOPs)评估环境化学物质毒性的研究进展Ⅰ:模型构建与应用案例[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程燕,闫新利,周军英,谭丽超,杨小锋,卜元卿,单正军(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毒死蜱、二嗪磷等6种农药对鸟类的环境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张帆,王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米塑料对淡水生物毒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3期
  • 朱永乐,汤家喜,李梦雪,王鹤飞,杨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与有机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谢文静1,凌敏2,梁婕3,范姿3,唐萌1,卞倩2(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TCA与CCK-8法用于检测柴油废气颗粒物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邹义龙1,2,吴永明3,邓觅3,万金保1(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新型溴代阻燃剂TBB和TBPH的生态毒理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鄢世阳1,王中钰1,陈景文1,李雪花1,于洋2,林军2(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反映我国空间分异特性的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的构建及十溴二苯醚的归趋模拟[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徐杰明1,何席伟2,周嘉伟2,张徐祥2,任洪强2(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水雌激素活性研究进展 ——毒性评估、致毒物解析及毒性削减[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万翔1,2,薛庆举1,顾毓蓉1,2,谢丽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廖立敏(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生物毒性的模拟预测[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甘俊英1,秦建新2,原海亮2,李强3,薛玉英1(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组人金属硫蛋白-Ⅲα短肽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丘舒晴1,2,3,黄国勇1,2,3,应光国1,2,3,方贵桢1,2,3,谢凌天1,2,3(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塑料垃圾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王京1,2,郑磊3,闫振广2,李娟英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代表性鲤科鱼类青鱼的物种敏感性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王晓丽1,2,张运超1,夏沪彬1,陈超2,刘勇弟1(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溴双酚A对人体正常肝细胞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郑璐,潘一帆,秦会,张疆雨,刘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PARs亚型及分化潜能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许燕,孙韶华,逯南南,孙莉,赵清华,贾瑞宝(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小清河(济南段)支流内分泌干扰物综合激素效应分布特征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齐澈力木格,尹晓宇,李嘉伟,董文静,陈浩,王欢,楚文庆,杨景峰,于建华,董武(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毒物监控及毒理学重点实验室).母体暴露环境浓度盐酸四环素对F1代斑马鱼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朱亭1,2,3,严骁2,邹忠杰4,王美欢2,唐斌2,许榕发2,郑晶2,麦碧娴1,于云江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导致小鼠神经毒性结局的潜在靶点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尹晓宇,董文静,李嘉伟,齐澈力木格,于永利,杨景峰,董武(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毒物监控及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室内灰尘中五溴联苯醚(BDE-99)干扰Dio3影响斑马鱼甲状腺功能调节[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陶一凡,张小强,李琪,孙腾腾,崔丹丹(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纳米二氧化钛对小胶质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丁晗1,2,周童1,2,王娟1,2,刘颖1,2,许平3,许安1,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环境毒理与污染控制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典型环境污染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陈佳明1,2,王庆1,王英英1,曾伟伟3,尹纪元1,李莹莹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普遍高校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病害防控上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 程锦,季倩倩,王瀚,吴添舒(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量子点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