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彭子乐1,王良韬2,吴永贵1,3,4,5,伍建业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生态环境监测站;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贵州省劣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硫酸铜对关键食物链环节毒性作用的微宇宙模拟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左佩佩1,2,王国泽1,2,魏绍峰1,2,罗鹏1,2(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食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亚慢性低砷暴露对大鼠肠道及菌群的影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陈美林,高雅倩,郭瑞昕,刘艳华,陈建秋(中国药科大学工学院).多溴联苯醚类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转化和生态毒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彭微1,程娇娇1,张凌燕1,2,殷慧1,孟颖1,罗利霞1,2,李淑荣1,2,孟佩俊1,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检测与评价工程技术中心).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与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蒋沛瑀1,2,许宜平1,马梅1,2,王子健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被动采样技术在水环境暴露监测评估中的应用与挑战[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邓臣1,刘云浪2,胡蓉1,陈建义1,王金玲1,齐秀娟1,申芝芝1,谢林伸1,蒙艳3,朱婷婷1(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宝安分站).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史丰收1,赵潺1,王聪2,李雅倩2,余梦圆3,郑君2,李萍2,李贺3,商静静2,顾凌郡2,陈云霞3,苏宁3(中国检科院化妆品技术中心;中检科(北京)化妆品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检科院化学品安全研究所).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人和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柳新菊1,2,俞瑞鲜1,2,吴声敢1,2,安雪花1,2,吕露1,2,王菲迪1,2,赵洋1,2,赵学平1,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赵静,李仓敏,王燕飞,菅小东,林军,葛海虹(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化工对话会进展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田华1,单立鑫1,崔凯洁2,汝少国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双酚类化合物污染现状及对生命早期的不良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陈越1,杨琼1,王贤珍2,吕晓洁1,荣伟雅1,李宇星1,刘青1,王伟伟1,宋晶1,王宪宗1,刘少贞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稀有鮈鲫脑中KISS/GPR54系统介导MT对性腺发育影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方菁1,申哲民1,袁涛1,张徐祥2(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卫生研究中心污染控制与资源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雌激素的3D-QSAR模型构建及其预测饲料与猪肉中雌激素对人体内分泌影响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高艺凡1,毛步云2,王艺1,程远1,袁青彬1(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纳米氧化物对耐四环素屎肠球菌的毒性研究及机制初探[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郭东梅1,邱静2,钱永忠2,徐丽红1,徐明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与标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对斑马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基因的雌激素联合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李珊,王潇逸,刘军,张雅楠,王元凤(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密云某私采金矿矿洞废水对大型潘的急性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李林1,2,艾雯妍2,文思颖2,苏奇倩1,2,徐其静1,2,刘雪1,2(西南林业大学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微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属效率与应用研究综述[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4期
  • 卫承芳1,2,李佳乐1,2,孙占学1,2,董一慧1,2,向令1,2,周永康1,2,向行2(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吸附行为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周晓声1,娄厦1,2,Larisa Dorzhievna Radnaeva3,Elena Nikitina3,汪豪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贝加尔湖自然管理研究所自然系统化学实验室).植物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刘雅宣,王兰,师庆英,唐景春(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环境污染诊断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微塑料的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李大圳,章宇晴,付茜茜,冯丹,赵媛媛,俞花美,邓惠,葛成军(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口市环境毒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洋环境暴露下生物膜对微塑料的理化性质和环境行为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高瑾,熊六凤,阮记明,曾贤良,梁惜梅(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草甘膦的水环境行为及其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刘芮芮1,史晶亮1,黄渝岚1,罗义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蜂蜜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遏制细菌耐药性的潜力[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苑舒琪1,2,吴玉锋1,2,赵智博1,2,李潇1,2,虞璐1,2,李晓1,2(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区土壤生态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杨慧婷1,2,谷孝鸿1,陈辉辉1,曾庆飞1,毛志刚1,李红敏1,2,葛优1,2,查金苗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相关浓度的卡马西平对斑马鱼幼鱼抗氧化系统和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顾允轩1,2,仇付国1,王大伟3,董慧峪2,强志民2(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典型农业小流域中29种农药类微污染物检出、时空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宿惊涛1,刘雯1,郑美1,肖雨蒙2,杭晓明1(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吐纳麝香(6-乙酰基-1,1,2,4,4,7-六甲基四氢萘)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刘超武1,2,3,4,梁燕珍1,2,3,4,曾国驱1,2,3,4(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同时运行多种质量体系的风险与应对措施[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汤杰1,2,张相2,朱娜丽1,李灵香玉1,王亚韡1,2(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冠的形成、分析及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 郑玉婷1,王宝成2,于洋1,黄怡2,张丽丽1,杨先海3,金彪4,林军1,张干4(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务中心;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国家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一种筛选具有潜在持久性、迁移性和毒性(PMT)新污染物的计算毒理学模型工具[J].生态毒理学报,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