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思雯1,杨洋1,梁湘三2,3,赵宇慧1,王长友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以及大气科学研究院;上海期智研究院).东海黑潮上下游不同的涡动能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产生机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李琦1,陈朝晖1,2(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基于ADCP回声的黑潮-亲潮混合区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吴增斌,郭磊城,吴雪枫,何青(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特大洪水作用下长江口南槽水沙输移特征[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唐亚鹏1,2,董世瑞3,田吉腾1,周茜1,2,王印庚1,2,张天时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效果及菌群结构和功能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陈鹭真(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地表高程监测在滨海蓝碳碳收支评估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李静1,2,3,逄少军1,2,3,苏丽1,2,3,李晓东1,2,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海带褐藻多酚对绿烂海带表面分离的一株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谢林青1,曹为1,蒋凤华1,李景喜1,孙承君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印度洋深海热液区贻贝足丝结构和性能特征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李嘉华1,2,陈舜3,陈万东3,谢尚微3,倪孝品3,郑小东1,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麂列岛中华蛸(Octopus sinensis)形态与遗传多样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金文育1,姚炜民1,欧林坚2,郑立极3(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浙江浙能温州发电有限公司).米氏凯伦藻胞内多聚磷酸盐对环境磷变化的响应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彭宇航,张才学,孙省利,郑金容,刘耀谦,姚昕(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雷州半岛沿岸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刘敏,车文学,边伟杰,甘禧霖,赵怀宝(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病原菌活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胡晓坤1,2,赵越3,孔凡洲1,4,5,张清春1,4,5,严冰6,于仁成1,4,2,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流式影像仪在东海海域甲藻藻华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罗畅1,2,3,宋国栋1,2,刘素美1,2(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于双还原体系与膜进样质谱快速测定15N加富水样中的方法[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练佳莹1,吕丽媛2,姚韩韩1,董迎辉1,2,林志华1,2(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缢蛏HA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在环境因子、细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李娇妮1,2,廖秀睿1,2,李曦1,2,吕布1,2,杨守国1,2,3,臧战1,2,VASQUEZ Herbert Ely1,2,王爱民1,2,郑兴1,2,顾志峰1,2(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运输方式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存活率、生长、消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探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张旨轩1,王子言1,王泽1,刘岩1,刘松怡1,钱鹏宇2,叶欢2,韩姣姣1,周君1,苏秀榕1(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正合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浙江近岸海域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药机制解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2期
  • 刘梅1,马启良2,原居林1,倪蒙1,练青平1,郭爱环1(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师范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内陆养殖池塘水质监测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罗素雅,虞新磊,陈琼琳,刘士霞,徐年军,孙雪(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利用代谢组学揭示脱落酸对高温胁迫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的作用机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杜雨春子1,2,青松1,2,包玉海1,2,郝艳玲3(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乌梁素海沉水植物群落光谱特征及其受覆盖度的影响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林祥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学院).仿生态条件下星洲红鱼(Singapore red tilapia)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肌肉营养特性的比较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鲍格格1,赵淳朴1,梅泊承1,张顺1,徐善良1,2,徐继林1,2(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基于权重赋值法与灰色聚类法评价虾蛏串联养殖池塘的生态修复效果[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于雅楠1,卞瑶1,2,董浩1,王宏伟1,2(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外来入侵海洋红藻牛岛薄膜藻Haraldiophyllum udoense的形态观察及rbc L基因序列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陈子飞1,2,3,任强1,3,4,胡贺岗1,2,3,陈永华1,3,王蓓1,2,3,于非1,2,3,4,5,南峰1,3,4,5,王建丰1,3,4,5,唐瑛1,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南海西北部半日内潮参量次谐频不稳定生成的近惯性波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林筱钧1,2,3,4,彭英林1,鄢庆枇1,江兴龙1,2,周建传1,汤学敏2,范云庭1,郑江1,2,3(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水产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竞争置换作用检测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叶文琪,刘诚刚,蔡昱明,翟红昌,乐凤凤,王斌,寿鹿,陈全震,杜萍(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黄东海浮游生物群落呼吸率对碳平衡的重要性[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史恬恬1,谢超1,张家玮1,李远慧1,朱亚猛1,吴玉婷1,周卓颖1,虞舟2(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舟山汇丰冷藏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基于低压变频电场技术对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保鲜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影响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张佳谊1,2,杨蕾1,2,陈一1,2,王爱民1,2,战欣1,2(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洋学院).企鹅珍珠贝矿化基因表达模式和贝壳超微结构对珍珠质层颜色影响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陆化杰1,2,3,4,刘凯1,陈子越1,宁欣1,王洪浩1,何静茹1,陈炫妤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胃组织微塑料沉积特性研究[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王开杰1,2,3,徐永江1,2,崔爱君1,2,柳学周1,2,姜燕1,2,王滨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体(Seriola dumerili)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及结构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 王崇懿,王伦,刘建勇,傅学丽(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品系生长与耐高盐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海洋与湖沼,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