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薄振杰1,谭业升2(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化境”论的认知阐释[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李佳楠(哈尔滨工程大学).模糊语言在唐宋诗词中语义外延的翻译策略*——以英语教学为视点[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邓云华1,陈朦2(湖南师范大学;邵阳学院).英汉关联标记与条件小句语序的蕴涵共性[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侯建波(西安外国语大学).话语分析与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赵明(哈尔滨理工大学).夸张的指类分析[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孙秀丽(黑龙江大学).罗兰·巴尔特广义互文思想探析[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全明姬(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分析性语言哲学框架中的语言中心观[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文兰芳(湖南商学院).语言作为“家园”的价值判断[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娄丽景,刘芳(石家庄经济学院).元话语资源在文学语篇深层内涵解读过程中的适用性分析*——以《简·爱》为例[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陈礼珍(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想象的危险和欲望的压抑*——《克兰福德镇》癔症与暗恐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穆可娟(安徽大学).法律英语汉译中的术语不可译及其处置[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王建华(中国人民大学).规则语境与口译质量相关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苏奕华(黑龙江大学).从语言模因的机制看英汉两种语码混用的翻译策略[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曹威(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墨家的语言本体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刘妍(上海交通大学).倾听译者的心声:《庄子》英译本序跋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汤红娟(乐山师范学院).意向性指称论对非专名化及其英语复合词的认知语用阐释[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张科蕾(青岛大学).日本日语学习词典和中国日汉学习词典的词表对比[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沈燕(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环境之于外语教学与学习[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王伟(哈尔滨理工大学).非诗歌语言的语域变异研究——以《纪念威廉·巴特勒·叶芝》为例[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朱晓红,戴卓萌(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俄罗斯当代文学中的“另类小说”[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本刊讯.第二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会讯[J].外语学刊,2015,第3期
  • 徐锦芬1,寇金南2(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略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陈东岚(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意识驱动下的语块教学法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武建国(华南理工大学).批评性话语分析:争议与讨论[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梁兵1,蒋平2(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昌大学).旅游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高瑛,许莹(东北师范大学).我国外语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杨传鸣(东北农业大学).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发展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刘彬,戈玲玲,庄雅黎(南华大学).论莫言小说文本中本源概念翻译模式*——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 王晓婧,张绍杰(东北师范大学).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交际面子印象管理模式重构[J].外语学刊,2015,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