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灿(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三重摹创”视野下非虚构写作的实践图式探究[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赵天舒(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理性的整合与超越——论本雅明与巴塔耶的“经验”[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杨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字美学的本体起源探微——兼论“意象”的语言学内涵[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颜水生(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视觉想象与抒情现代性——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风景话语[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盛慧(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论铁凝小说中的图像启蒙之义[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周港庆(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失贞”以后怎样——论丁玲的“创伤书写”(1936—1941年)[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罗振亚(南开大学文学院).旅日体验与前期创造社的激情书写[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徐建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发现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历史重塑[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孙昌熙.孙昌熙文集(全3册)[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孔明玉1,2,冯源3(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文科编室;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四川当代散文史论[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元末明初和陶诗的体貌体征与诗学观念——浙东派易代之际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吴娱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数的瞬间:“刺点”中的时间机制[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陈剑晖(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近年散文话语的转换及新变——以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为观察点[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西方“形式意识形态”美学研究的阐释路径与价值[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张弛(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晚清维新运动与中国“文学”观念的演进[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周兴陆(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国文”教育中的文化思想与文体观念[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陶东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论见证文学的真实性[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盖琳(北京大学中文系).“情书”公共化之后——1919年新青年婚恋话语的危机[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王炳中(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论“十七年”山水游记中的“社会主义风景”[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许结(南京大学文学院).赋为“漆园义疏”说[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蒙早期文学思想及其认知变迁探微——以《尹薇薇》改写事件为切入点[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张丛皞(吉林大学文学院).重审当代文学的当代性立场[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高维宏(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旅行——陈望道的波格丹诺夫翻译及其语文理论的实践[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郑杰文(山东大学).先秦文学社会功用的变迁与文学的发展[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务反近体”看韩愈文章复古的激进追求[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沧浪诗话》与宋代理学[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李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解构主义时代的宏大叙事——萨义德的拯救思想及其批评践行研究[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邵宁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从“文学研究会”到“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现代范式的生成与衍化[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
段美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版本谱系: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以《日出》版本谱系的建立为例[J].文学评论,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