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孔戈,陈文龙,周留柱,孔祥和(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胞嘧啶-水分子氢键团簇结构特性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张敏1,苗向阳2(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强场中初始振动态对H2+解离过程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董雪1,张国营1,夏往所1,张曙光2(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焦作师范专科学校).钬铝石榴石晶场参数调整[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贺施洁,李艳(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技学院).从一维光晶格中释放的任意子噪声关联函数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孙长平1,崔宝凤2,路宝凤2(临沂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临沂大学实验中心).长脉冲激光场中H原子的阈上电离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兰子平1,2,王海峰2,陈自然3,李权1,2(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两种新香豆素分子的热力学和光谱性质[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刘柳斜,王薇,李强根,郑妍,周芳,李来才(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轭链对具有特殊电荷转移结构分子超极化率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冯立强1,2,3,刘航3,孟凡顺1(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空间非均匀场下核间距对不对称分子谐波发射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冯艳1,刘丽1,2,吐尔迪·吾买尔1,谢宁1(新疆工程学院基础部;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立方钙钛矿RbZnF3电子、弹性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王博文,李立本,康大伟(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苯基分子器件量子相干输运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3期
  • 何伟平1,黄菊2,王德堂1,3,刘晓静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化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开发中心).苯乙烯与苯酚反应的前线轨道理论分析[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张文蕾1,张航1,彭彩云1,马兰1,容婧婧1,张丽丽1,2(伊犁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大学物理学院).Hf、N以不同比例掺杂ZnO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张宇,高振海,李根全,张帅(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PdSin(n=1-15)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薛洁,王裔喆,王欢欢,吕鹏,路战胜,杨宗献(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O2在FeN4掺杂碳纳米管上氢化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贲帅,刘学深(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反旋双色圆偏振激光场下Ar原子非次序双电离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舒文路1,曾鸣凤2,唐士惠1,操秀霞3,何林1(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炮轰物理重点实验室).下地幔硅酸盐矿物的结构和电子相变对其高压下光学性质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陈自然1,陶果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新型含马来酰亚胺环氧树脂固化剂分子的结构、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张福兰1,夏琼2,黄辉胜1,徐建华1,徐伯华1(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市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涪陵区实验中学).CO在Pd掺杂Rh(111)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丛美艳,杨晶,黄燕霞(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和內禀退相干对三粒子XXZ海森堡系统的量子纠缠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马文睿,仝瑞雪,周国伟,江凤仙(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氧气分压对TiO2薄膜结构、磁性及输运性质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余盛萍1,2,范滔滔1,黄德林1,罗奎1,潘永花1(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ZnX)3(X=S、Se和Te)量子点配体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王凯,谢泉,高廷红,田泽安,王朋澎(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团簇数量演变预测方法[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欧苏慧,赵丽霞,刘凡毅,李昱,张昊天,谢海芬,罗有华(华东理工大学).金镉混合纳米团簇的结构布局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县继强1,王国利1,张磊1,2,周效信1(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数理学院).氦原子在双色强激光驱动下产生的太赫兹波辐射[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李明尚,任维义,贺梓淇(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3发色团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张利国,王芳(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氮自掺杂Ta2O5微球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仝建波,吴英纪,白敏,占培(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5,6-二氢-2-吡喃酮作为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3D-QSAR和对接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冯胜1,2,王剑1,蔡达峰1(内江师范大学工程技术学校;四川九洲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高等离子体密度区域的光子加速现象[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 刘万芳,陈逢林,马业万(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非线性相互作用下三qubit系统中的量子关联[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