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军1,李公明2(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跨文化美术史年鉴》新书发布暨跨文化美术史方法论学者座谈会实录[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纪东歌(故宫博物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读图观史——贺西林教授访谈录[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彭慧萍(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发现赵家样:《万花春睡图》鉴别[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石钊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宋代复兴礼制下的御容肖像画服饰——以故宫南薰殿奉藏画像为例[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谭频璇,陈祎玮(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十七世纪后的区域艺术史研究——浙江大学艺术史青年学者沙龙(第三届)纪要[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殷曼楟(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知觉心理学与梅洛-庞蒂的对话:图像观看经验的生态视觉探索[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陈平(上海大学).青年潘诺夫斯基对沃尔夫林风格理论的批判[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陈平(上海大学).造型艺术中的风格问题[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托马斯·弗里德里1,2,李嘉华(德国曼海姆大学设计学院;德国曼海姆大学设计哲学研究院).始自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和感性学之观[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夏开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论巴迪欧的艺术政治观[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牛耕(巴州博物馆).新疆巴音郭楞考古发现的带扣研究[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高世名,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 高世名、刘海勇对话摘录[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杨振宇(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御风而行,草木皆生 观海勇的写意花鸟画创作[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甲畅.饮早茶(局部)[J].美术大观,2022,第7期
  • 周博(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媒介转型与社会变迁[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戴燕燕,左铁峰(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形态设计数字化及其策略研究[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张卫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民族区域金工技、艺纪实——以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首饰“金珠”工艺为个例[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叶露,黄子沅,徐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基于文献计量的设计符号学知识谱系及研究进路[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鲍懿喜(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全球化语境下的整合设计观:Craig Vogel设计思想跨文化传播述评[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陈晶(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宋代设计价值观在造物中的冲突与转译[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李艳1,乐琛1,莫瑞林1,宋武1,2(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审美奖赏研究[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十月》、“社会参与”与艺术批评的困境——与克莱尔·毕夏普对话[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袒饰与严妆:佛教造像服饰的演化流痕[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菅野智明1,2,3,范丽雅4(筑波大学艺术学系;日本中国文化学会;日本中国文化学会书学书道史学会;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罗振玉与明治末期的东京[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刘梦依(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武猛中郎将”之印年代考辨[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宁方勇(苏州博物馆).李鸿裔和《七君子墨竹图》的鉴藏[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刘曦卉(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知识经济下的设计管理[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黄厚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具象性设计及其时空置换——中国白酒酒瓶设计中的叙事性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 王巍1,杨逸景2(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大学智能产品体验设计工作室).智能产品时代的交互之变:面向实体可触交互的设计刍议[J].美术大观,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