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叶端(上海大学文学院).王小波小说叙事中的21个关键词[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2期
  • 张均(中山大学中文系).1950-70年代文学的“公私之辨”——萧长春原型论[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易彬(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木槿花开:“捧血诗人”辛劳在当代被发现的历程[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雷鸣(西北大学文学院).土改历史的“具身化”书写——重读周立波《暴风骤雨》的一种视角[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陈宁(山东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十七年”“一体化”文学批评内部的“多层化”现象[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周冉冉,席云舒(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80后”青年的主体意识、现实困境及幸福观——评梁晓声长篇新作《中文桃李》[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刘雨薇(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论梁晓声长篇小说《中文桃李》的价值立场[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张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论梁晓声长篇小说《中文桃李》中的“浪漫意识”[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段晓琳(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致命的诱惑与沉默的骆驼——论张炜长篇小说《河湾》中的“自我守持”[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吕周聚(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渡也的智性写作[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抒情与叙事的一体化:沈从文前期湘西题材小说的诗学意涵[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曾攀(南方文坛杂志社).汉语书写、海洋景观与美学精神——论新南方写作兼及文学的地方路径[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梁晓声(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中文的“痛”与“非痛”——《中文桃李》创作谈[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林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创业史》到《最后一个生产队》——兼论柳青传统在1990年代的嬗变[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傅书华(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异军突起的山西非虚构写作[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张涛(吉林大学文学院).人生处处可文学——《中文桃李》阅读札记[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张炜(山东省作家协会).我们的拐弯时刻——关于《河湾》[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吴鵾(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与现实的空间言说——评张炜长篇小说《河湾》[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范伊宁(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言说之难与精神之困——评张炜长篇新作《河湾》[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王达敏(安徽大学文学院).两种“罪与罚”,一种新形态——谈李凤群长篇小说《大望》[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房伟(苏州大学文学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江南品格”——评徐风散文集《江南繁荒录》[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鲁太光(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既要写信史,更宜写心史——评温欣华长篇报告文学《红山口回响》[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方芳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铁凝笔下的“犯规”型女性形象研究[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小说让庸常变得不庸俗——张哲小说读解[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刘川鄂(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省当代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结结实实的真实 认认真真的探问——罗日新《钢的城》速评[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文红霞(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历史理性、散点透视与暴烈死亡美学——评房伟长篇小说《石头城》[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曲亭亭,马兵(山东大学文学院).老城的困惑与重生——对王方晨城市题材新作中传统文化的辨析[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 王成一(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本体”思考与“通觉”表现——丁建元“新性灵散文”探析[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