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黎小鹿1,黄亦斌2,欧阳方平3(南昌市第二中学;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运动的磁场?兼谈一道高考题[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李济魁,张福林(天津大学理学院).非完全弹性碰撞问题的讨论[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余为,郝颖(燕山大学工程力学系).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选取方法分类与讨论[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王云新1,2,姚锦川1,2,侯雪缘2,3,王大勇1,2,赵洁1,2,杨锋1,2,戎路1,2,林述锋1,2(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北京市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基于电光调制和线性调频去斜的微波光子测距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方奕忠1,2,沈韩1,2,崔新图1,2,黄臻成1,2,冯饶慧1,2,廖德驹1,2,庞晓宁1,2(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两径向边简支时环状扇形薄板二维驻波的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王富强,王雯宇,张千(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一维完全弹性碰撞次数和圆周率[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金康,阮洁雅,王晓辉(西北大学物理学院).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熵演化分析[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陈杰,贾辉,叶太兵(武警海警学院基础部).大学物理教学中军事资源的开发与融入——以力学部分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安妮拉·艾哈迈德,戴海涛(天津大学理学院).二维微管中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随机激光行为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梁冬冬,李绍军,李阳,胡崔宸(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于等离子体光学效应的调谐结构色器件发展及应用[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鲁海鹏(陆军步兵学院基础部).影响电磁轨道炮弹丸出膛速度的因素[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李隆,孙莹,刘欢,任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红外发射率的计算及应用[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张玲,陈玉洁,黄致新(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一工科学生热力学知识的深度学习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2,第2期
  • 樊代和1,2,魏云1,2,刘其军1,2,贾欣燕1,2,高红梅3(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案例探讨——以迈克耳孙干涉实验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戴玉蓉,董科,周雨青(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新工科项目引领下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李鹏,李志坚,马杰(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大学物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关丽,王淑芳(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李林,吕秀品,池凌飞,杨玮枫(汕头大学理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例的思政挖掘[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高丽娜,阎元红,范建中,赵秀琴,梁飞霞(太原师范学院物理系).“课程思政”理念下热学课教学改革新探[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王青(清华大学物理系).理解王中林院士“拓展的麦克斯韦方程组”[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王雯宇1,刘新宇1,许洋2(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伽利略协变和洛伦兹协变电磁场论趣谈[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陈瑞1,袁小瑾1,庞晓宁2,崔新图2,赵福利2(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基于MATLAB的矢量光束聚焦光场仿真[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黄臻成1,2,沈韩1,2,唐健1,2(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中微子探测中的光学应用[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霍显杰,张祎,李永刚,田力学,王方聪,李颖弢(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电阻的串联及并联方式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周文平,刘奕帆,宋铁磊(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由留数定理求解的两类无穷积分[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周文权,解迎革,胥建卫,安鸿昌,王国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匀速转动电偶极子电磁场特性的可视化教学研究[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鄢小卿1,李祖斌1,陈宗强1,闫卫国2,刘艳玲2,宋峰1(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城建大学理学院).智能手机普及下思考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李军刚,胡海云(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传承特立教育思想,建设一流物理课程[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 赵福利1,陈敏1,2,董建文1,陈晓东1,罗鑫1,崔新图1,黄臻成1,陈瑞1,陈文杰1,王馥君1(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汕头大学).在过程性学习评价基础上开展线上+线下《光学》课程教学[J].物理与工程,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