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林晓君1,赵甲亭2,郭晨3,4,宋慧东1,陈汉清3,4,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十二医院;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临床医学与创新转化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卫生毒理学与卫生化学学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暴露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窦文科1,张泽明2,史西志2(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我国近海养殖环境及生物体中有机磷阻燃剂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陈铨乐1,2,卢思敏1,2,何良英1,2,孙悦宏1,2,王艺纯1,2,吴亨宇1,2,陈姿言1,2,冯钰瑶1,2,钱霞1,2,刘有胜1,2,应光国1,2(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试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试验室).磺胺嘧啶和泰乐菌素对养猪废水硝化作用的差异性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彭博1,杨凯歌1,胡康蝶1,张舟易1,梁红2,闫超1,吴明媛1,王彦1(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妊娠期孕妇尿液中的外源性雌激素水平及其与代谢相关的改变[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王燕飞,蒋京呈,林军(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新污染物的调查监测需求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丰一兴1,王济洲2,段鹤君1,李伟红1,邵兵1(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表征磷酸三苯酯的肺细胞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郑爱,赵粉线,石影,郑蓉,党瑜慧,李芝兰(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丙烯腈致大鼠肝细胞损伤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谢慧钰1,2,贾世琪2,王业耀2,金小伟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流域土地利用研究热点与趋势[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李晓萌1,2,唐阔2,蒋晶2,彭憬1,王学东1,颜增光2(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建设用地土壤优先管理有毒有害物质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2期
  • 李娣1,李旭文1,吕学研1,姜晟1,蔡琨1,高占啟1,王甜甜1,蔡永久2(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质量状况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孔娟1,范博雅1,袁居林2,余丽琴1,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教育部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浓度氧四环素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黄颡鱼幼鱼肠道的联合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宗大鹏1,2,田稳1,2,李韦钰1,2,张梦妍1,2,徐武美3,向萍1,2(西南林业大学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云南省创新团队;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林废弃物生物炭钝化典型土壤重金属的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毕思琪1,张博晗1,李恺庆2,董海波3,韩增玉4,于青春2,曹红斌1,田林锋4(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石嘴山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宁夏典型工业场地多环芳烃的来源解析及特定源的毒理学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张晓娜,许慧芹,汝少国,崔鹏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来源、传播和风险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万春云,汪庆,李思敏,孙岩,张晓婷,陈信任,李双双,魏贺红(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省大气污染成因与影响重点实验室).群体感应对细菌生物膜及细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蒋皓1,2,吴启堂2,吴培浩1(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文化活动设施用地健康风险评估标准探讨[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金其1,2,姚倩1,林锡华1,马社霞1(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电力大学).液晶单体的环境效应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董贤宝,杨晨,张若晗,王琰,谢晴,陈景文,李雪花(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卧室灰尘中895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存在水平及健康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干牧凡1,张妍1,时鹏2,张成前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对微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迟彤彤1,徐冉云1,李菲菲1,2,陈吕军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臭氧催化氧化含AOX染料废水的效能与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杨倩玲1,2,周婷婷1,2,翁冀远1,2,刘杨2,刘寅1,徐明1,2,赵斌1,2,高丽荣1,2,郑明辉1,2(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污染物液晶单体的环境行为和人体暴露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杨金康,赵鹏,睢福庆,秦世玉,李畅,扶海超,王龙,介晓磊(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纳米颗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方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裴继影1,2,庞可1,王明威1,张瑞杰1,2,余克服1,2(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有机紫外吸收剂对珊瑚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姜鑫1,2,刘思远3,宋扬2,靳梦1,董小雷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药物筛选技术重点实验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化学与化工学院).基于转录组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BP1的神经内分泌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朱莉飞1,李伟2,查金苗2,张欣1,孙砚胜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噻虫嗪对稀有鮈鲫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赵浩丞1,刘尚书1,李佳欣1,郑梦嫣1,王泓锴1,董飞龙1,胡丰晓1,2(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磺胺甲恶唑对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张贞莹1,2,温蓓1,杨恩泰1,2,黄红林1,彭汉勇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TBECH)对土壤中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徐辉1,刘洋1,齐维晓1,兰华春1,刘会娟1,曲久辉1,2,李娜2,李晓2,马梅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光细菌法评价疫情暴发对长江流域地表水生态毒性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陈启宇1,2,3,刘志磊2,3,4,王钰钰3,郑彤3,刘芸3,林必桂2,3,任明忠3(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页岩气开发地块污染物的种群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 葛平1,刘娜1,金小伟2,王业耀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手性药物的水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