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匡盈1,方凤满1,2,李养兵1,林跃胜1,姚有如1,吴明宏1,武慧君1,王月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铜陵新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汞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韩广轩1,牛振国2,栾兆擎3,王光美1,张俪文1,管博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河口三角洲湿地健康生态圈构建:理论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刘长利1,2,郑国砥1,2,王磊3,陈同斌1,2,邵珠泽1,2,陈琳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养猪场空气中抗性基因和条件致病菌污染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汤茜1,2,冯舒3,4,梁国付1,2,丁圣彦1,2(教育部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高集约化农业景观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景观偏好[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张宇婧1,吴志伟1,2,3,顾先丽1,付婧婧1,闫赛佳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火烧强度和火后恢复时间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刘艳妮1,2,马臣1,2,于昕阳1,2,翟丙年1,2,李紫燕1,2,王朝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渭北旱塬兼顾冬小麦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刘海1,2,3,武靖1,殷杰1,王敏1,陈晓玲4,5(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丹江口水库动库容估算及其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刘烁1,2,王秋兵1,史文娇2,3,张心昱2,3(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喀斯特典型集水区土壤水解酶活性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刘雅文1,2,3,薛利红2,3,杨林章2,3,王悦满2,3(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麦秸还田水稻幼苗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李宏群1,刘晓莉2,汪建华1,符勇耀1,丁世敏3,谢汪洋1,张静1(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未来气候变化对重庆榨菜种植适宜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孟艳,孙晓涵,郑宾,王良,李增嘉,李耕,宁堂原(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物沟埋还田模式与花后灌水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孙云霞,刘兆刚,董灵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帽儿山地区1983—2016年森林景观空间点格局及其关联动态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曹娜1,2,熊强强1,陈小荣1,贺浩华1,朱昌兰1,傅军如1,才硕3,徐涛3(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不同施氮量对晚稻抵御抽穗扬花期低温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邹志刚1,2,3,张浩1,2,3,曾昭霞1,2,3,张建云4,赵杰军4,包松莲4,曾馥平1,2,3(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断陷盆地喀斯特4种典型种植模式的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陈栋1,郁红艳1,邹路易1,滕跃1,朱春梧2(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层次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杨程,张德奇,杜思梦,邵运辉,方保停,李向东,岳俊芹,张素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中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暗诱导衰老对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旗叶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丁博1,朱国平1,2,3,张海亭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南极斯科舍海南极大磷虾种群结构的时空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王永慧1,2,陈建平1,孙艳茹1,张祥2,陈德华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沿海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土壤盐分对Bt棉铃壳中Bt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生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曹刚1,赵明新1,毕淑海2,曹素芳1,王玮1,李红旭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亚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平衡施肥对荒漠区黄冠梨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唐力生,王华,刘蔚琴,柳晔(广东省气候中心).极值分布理论在广东寒害重现期预测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王芮1,2,朱国平1,3,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甲壳类生物资源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张祥1,2,梁潘潘1,韦陈华1,邓国强1,王剑1,彭盛1,陈媛1,陈德华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Plant Genome Mapping Laboratory,University of Georgia).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高温干旱下Bt棉杀虫蛋白表达下降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乔子涵,齐冉,王振,丁亚男,姚杰,张云(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碳源补充方式对潮汐流人工湿地生物蓄磷/磷移除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8期
  • 王凯1,沈潮1,孙冰1,王潇楠1,魏东1,吕林有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干旱胁迫对科尔沁沙地榆树幼苗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许淼平,任成杰,张伟,陈正兴,付淑月,刘伟超,杨改河,韩新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酶化学计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刘玉林,朱广宇,邓蕾,陈磊,上官周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王耀斌,赵永华,韩磊,奥勇(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土地工程学院).2000—2015年秦巴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韦景树1,2,李宗善1,冯晓玙1,2,张园1,2,陈维梁1,2,伍星1,焦磊3,王晓春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的生态生理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曾晓敏1,2,范跃新1,2,林开淼2,3,袁萍1,2,赵盼盼1,2,陈怡然1,2,徐建国3,陈岳民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亚热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