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宇鹏1,王易君1,王泽1,向延华1,李鑫2,朱长春1,胡文军1,胡绍全1,唐显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同位素热源火灾事故环境模拟试验及仿真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吴荣燕1,周剑良2,阳璞琼1(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热电子发射同轴二极管几何结构对空间电荷限制流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姜炳1,2,3,王小鹤1,2,韩建龙1,2,3,胡继峰1,2,陈金根1,2,3,蔡翔舟1,2,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TMSR白光中子源能量分辨率函数的模拟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赵剑锟1,2,李蔚成2,邢义强2,吴和喜2,张怀强1,2,刘义保2(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峰位微扰动修正在构建高斯响应矩阵中的应用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孙志朋1,2,佘乾顺1,赵红赟1,千奕1,孔洁1,蒲天磊1,苏弘1,袁江月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高计数率气体探测器读出电子学原型机研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邓贞宙1,陈冠东1,王平1,封子纪1,韩春雷1,2(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图尔库大学中心医院芬兰国家PET中心).基于禁忌搜索的晶体位置谱分割与校准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叶磊,于雷,郝建立,袁添鸿,李明芮,马松洋(海军工程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自然循环工况非对称U型管的倒流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邓超群,向烽瑞,贺亚男,牛钰航,巫英伟,田文喜,秋穗正,苏光辉(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MOOSE平台的棒状燃料元件性能瞬态分析程序开发与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杨兆锐1,徐秋梅2,耿一丹3,郭义盼4,戴振文3,赵红赟2,杨治虎2(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低能Xe离子辐照在Al表面上的光辐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常尚文1,晏太红1,郑卫芳1,李高亮1,邹树梁2,王新林2,肖魏魏2,王湘江2,唐德文2(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南华大学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UO2-不锈钢燃料棒的光纤激光切割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李向宾1,2,詹奔腾1,2,王忠毅3,李浩永1,2(华北电力大学;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化反应堆一回路系统自然循环的动态比例特性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段再煜1,2,李荐民1,胡锐3,肖明3(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92609部队;中广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化脉冲处理器的α/β射线甄别方法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牛钰航1,芦韡2,贺亚男1,邓超群1,向烽瑞1,巫英伟1,苏光辉1,秋穗正1,田文喜1,于洋2,卢忝余2(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MOOSE框架的五方程两相流分析程序开发[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张宝锐,夏兆阳,周志伟(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硅酸锂球床传热传质特性与吹扫气体流动的DEM-CFD耦合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8期
  • 杨宇鹏,王成龙,张大林,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液态金属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数值模拟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张家心1,王成龙1,赵寒冰2,张大林1,苏光辉1,秋穗正1,田文喜1(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RELAP5铅铋快堆模型拓展及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吴石1,刘丽霞2,邓辉球2,贺新福1,王东杰1,曹金利1,杨文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湖南大学).非均匀形核对辐照诱导钨内微结构演化行为影响的团簇动力学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杨万欢1,钟巍华1,黎军顽2,李帅2,宁广胜1,杨文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产A508-3钢小尺寸拉伸样品的拉伸颈缩行为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刘浩1,马在勇1,姜张锐1,唐瑜2,张卢腾1,徐建军2,孙皖1,袁德文2,潘良明1(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不同参数对U型管式蒸汽发生器倒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陈丹丹1,贺新福2,杨文2,储根深1,白鹤1,胡长军1(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材料辐照损伤的并行空间分辨随机团簇动力学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王瑾,贺新福,曹晗,王东杰,豆艳坤,杨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BCC-Fe中螺位错与[010]间隙位错环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滕明航,贺新福,豆艳坤,王东杰,贾丽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FeCu模型合金中Cu析出物导致硬化的位错动力学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刘吉,李晓伟,吴莘馨,赵加清,雒晓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蒸汽发生器试验本体快速冷却过程中主蒸汽法兰泄漏有限元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刘仁洪1,2,王广源1,2,康玲1,2,余洁冰1,2,刘磊1,2,贺华艳1,2,张俊嵩1,2(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并联六自由度主动减振平台解耦控制策略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豆艳坤,黄楚天,王东杰,贺新福,贾丽霞,王瑾,曹金利(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α-Fe中刃型位错和富MnNi析出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李小畅1,邓坚2,杨小磊2,郭涌辉1,陈广亮3,田瑞峰3(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虚拟体积力动量源的燃料组件热工水力数值求解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辛之夼1,2,聂宁明1,贺新福3,王彦棡1,吴石3,王珏1(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指数时间差分方法在材料辐照损伤模拟计算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林虎1,钟巍华1,佟振峰1,2,宁广胜1,张长义1,杨文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辐照脆化行为及预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白冰,韩煦,曹晗,柯艺璇,贺新福,杨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ODS合金辐照硬化预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 曹金利1,2,王志超1,王瑾1,豆艳坤1,贺新福1,杨文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镧系裂变产物(La、Ce、Pr和Nd)在α-U表面偏析行为的第一原理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21,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