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志琥,王君,梁尊鸿,潘云川(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张修航,周鑫,洪雷,高欣欣,侯哲宇,樊兴,谢春晖,刘熙,陈欣欣,于家傲(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音乐疗法及其在烧伤救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陈泠西,贾赤宇,何岩(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真实世界研究在慢性伤口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张静娟,王茂英,赵洁,姜笃银(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干细胞在汗腺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张蜀,郭玲,米俊伟,文大林,孙剑会,张华才,杜娟,崔莉,蒋建新,王建民,黄宏(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野战外科研究部;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物质的量浓度过氧化氢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刘江,吴宝林,朱万招,刘洁,王彤,耿毛毛,白莉,刘毅(榆林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榆林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次氯酸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大肠埃希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刘双庆,姚咏明.烧伤后严重免疫状态改变与细菌感染和脓毒性休克相关[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刘双庆,姚咏明.中性粒细胞来源肝素结合蛋白与髓过氧化物酶协同诱发严重烧伤早期血管渗漏[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孟艳斌,雷晋,张海瑞,郝振明,白培懿,段鹏(太钢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烧伤科).原位保留打孔断层瘢痕基质联合头皮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烧伤后非功能部位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程大胜,纪世召,王光毅,朱峰,肖仕初,朱世辉(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2例[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杨云稀,高晞,孙炳伟.脓毒症使CD39+成浆细胞群体增加后通过腺苷介导的巨噬细胞抗菌活性抑制促进免疫抑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刘双庆,姚咏明.严重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观察与评估[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刘双庆,姚咏明.肠道微生物群与脓毒症之间的相互关系[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罗汝斌,黄曼,胡行,张嵘,韩春茂.撤稿: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10):946-952)[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刘双庆,姚咏明.免疫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腹腔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28 天病死率的预测价值[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本刊编辑委员会).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本刊编辑委员会).本刊征稿征订启事[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3期
-
孙炳伟,黄佳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烧伤整形科).中性粒细胞生理与病理生理作用再认识[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谢志勤1,郭光华2,杨珍1,易含笑1,王水连1,唐鑫荣1,刘德广1,曾彦德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三种评分预测严重烧伤患者死亡风险的对比研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戚欣欣,刘璐,杨云稀,黄佳敏,孙炳伟(江苏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烧伤整形科).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肝素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黄广涛,魏在荣,黄丽,李书俊,陈伟,杨成兰,聂开瑜,邓呈亮,王达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二纵三横法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穿支定位及深度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郎东浩,巴特,曹胜军,李芳,董行,李俊亮,王凌峰(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科).影响汗腺发育的信号通路及其参与汗腺样细胞体外重建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苏建隆,马奎,张翠萍,付小兵(南开大学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高糖老化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杨云稀,孙炳伟.严重烫伤后肠道菌群移位的分子机制: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的作用[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贺伟峰(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皮肤T细胞各亚群在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张曼佳,毛书雷,张建芬,王新刚,倪良方,张元海(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衢化医院烧伤整形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229例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结局分析[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张建,燕荣帅,杨子晨,石茜,李翔,毛彤春,张一鸣(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的基因组学信息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
王淞,李海胜,钱卫,张小容,贺伟峰,罗高兴(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P311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1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