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志江(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逻辑和目标达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齐军,赵虹艳(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于“5G+教育”的新型教学生态系统:构成、功能及构建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李艳1,张维忠1,佘伟忠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小学生数学学习价值观现状的实证研究及其教学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王凯1,郭蒙蒙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综合课程群:概念辨析、设计模式与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任学宝(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白学海(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新时代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美育内涵、功能及其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杨继利1,郑国民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生作文情感表达能力评价:内涵、标准与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任明满(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大单元教学:历史脉络、研究现状及路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钱初熹(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面向未来:美术单元课程重新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石书奇,王本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历程、问题及其破解[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章全武(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科书内容编制过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雷浩,李雪,吕胜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分析框架构建:从工具思维到学习中心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崔余辉,徐林祥(扬州大学文学院).辩证:张志公语文教材编制思想的方法论特色[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赵连杰(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知识分类视野下英语学科知识与问题解决的关系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李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基本原则、策略及要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王攀峰,朱东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我国教科书学术话语体系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曾呈进(福建教育学院).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模式构建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张恩德(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科学思维素养的重新审辨与教学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4期
  • 杨晓奇,何亮(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图像时代教科书“以图育人”:机遇、挑战与应对[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康世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课程中的数学文化:内涵特点、主要内容与学习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胡军,詹艺,严丽(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面向初中数学课堂的高阶思维内涵框架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孙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胡定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关于高质量课程治理体系与育人实践体系关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罗立祝(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杜尚荣,游春蓉,朱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表征及功能[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王鉴,单新涛(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教材驱动教学变革的逻辑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张家辉(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学科教材论的概念建构与发展路径——以地理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