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理渊1,李俊2,同小娟1,孟平3,张劲松3,张静茹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不同光环境下栓皮栎和刺槐叶片光合光响应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黄超1,贺红士2,3,梁宇1,吴志伟4(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气候变化、林火和采伐对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姚增旺1,褚建民1,吴利禄1,袁祺1,党宏忠2,张晓艳1,甘红豪1,姜生秀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树干液流的时滞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邹宇星1,钟全林1,2,3,游雅玲1,余华1,郑文婷1,陈嘉静1,程栋梁1,2,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短期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细根根序形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王文娜,高国强,李俊楠,王政权,谷加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去叶对水曲柳苗木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吕程瑜,刘艳红(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不同遮荫条件下梓叶槭幼苗生长与光合特征的种源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陆龙龙,郭忠玲,范春楠,郑金萍(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磨盘山次生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和稳定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张爱平1,2,王毅1,熊勤犁1,伍小刚1,孙晓铭1,黄艳蒙2,张林1,潘开文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末次间冰期以来3种云杉属植物的历史分布变迁及避难所[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贾恒锋1,2,牟玉梅1,2,旦增罗布3,李艳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林业局).西藏尼木县古树年龄鉴定及生长历史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孔青,王传宽,王兴昌(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植物残体去除对帽儿山温带落叶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邓娇娇1,2,朱文旭2,3,周永斌1,2,殷有2,3,白雪娇2,3,张华哲2,张雨萌2,秦胜金2,3(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辽宁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辽东山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罗达1,2,史作民2,3,李东胜4(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枯落物处理对格木林土壤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短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覃宇1,2,张丹桔1,2,3,李勋1,2,张艳1,2,袁亚玲1,2,王利峰1,2,庞智慧1,张健1,2,3(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林业研究所;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马尾松与阔叶树种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总酚和缩合单宁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习丹1,旷远文2,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城市化梯度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黄慧敏,董蓉,何丹妮,向运蓉,张小晶,陈娟,陶建平(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的时空变化对紫耳箭竹种群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杜有新1,刘伟2,王军峰1,尤根彪2,叶和军2,练发良1,何小勇1(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采伐林窗对白云山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早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陈琳1,2,3,刘世荣4,温远光1,曾冀2,李华2,杨予静4(广西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南亚热带红锥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对穿透雨减少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贾炜玮,朱飞燕,李凤日(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心材变化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朱迪恩,徐小军,杜华强,周国模,毛方杰,李雪建,李阳光(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基于MODIS时间序列反射率数据的雷竹林LAI反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朱显亮,李书恒,白红英,侯丽,陈兰,秦进(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基于太白红杉树轮宽度重建近172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7月NDVI[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庞博1,张鹏岩1,逯承鹏2,何坚坚1,岑云峰1,闫宇航1,杨肖杰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82—2015年昼夜不对称增温下中国自然植被动态响应及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张贇1,2,尹定财1,3,田昆1,2,和荣华4,和茂珍4,李玉春4,孙大成1,张卫国1,3(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西南林业大学地理学院;丽江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玉龙雪山东坡不同海拔长苞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曹琪琪,王若水,肖辉杰,杨本漫,刘涛(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地紫穗槐茎干液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陆云峰1,裴男才2,朱亚军1,柏志靓1,杨安娜1,张俊红1,楼炉焕1,童再康1(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渐危植物浙江楠群落结构及叶片性状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武启骞,王传宽(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季节性雪被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氮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袁硕,杨智杰,元晓春,林伟盛,熊德成,杨玉盛(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降雨隔离和温度增加对杉木幼林土壤可溶性碳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马志良1,2,赵文强1,刘美1,2,3,朱攀1,刘庆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寒灌丛生长季土壤转化酶与脲酶活性对增温和植物去除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周嘉聪,刘小飞,纪宇皝,张秋芳,郑永,陈岳民,杨玉盛(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减少降雨对杉木幼林土壤有机质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闫小莉1,2,贾黎明2,戴腾飞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滴灌水氮耦合对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和土壤氮素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 张悦,牟长城,刘辉,井立杰(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透光抚育对温带帽儿山红松林非生长季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