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森,郑岚(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及其教学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赵鑫1,2,吕寒雪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五育融合”引领下教学变革的价值定位、认识逻辑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郭超华,闫守轩(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学中“五育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陈先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要素的内涵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张汉林(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交流:历史教育应有何作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苏小兵(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中学地理学科大观念的概念辨析及建构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邢红军1,赵玉萍2,龚文慧2(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认知机制:深化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孔思敏,王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促进中学生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型——以化学学科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高潇怡1,吕雅洁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基于知识转换模型的科学写作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李晓通,乔凤杰(清华大学体育部).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健康教育中的体育文化创生机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廖鲜梅1,郭洪瑞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度发展报告——2021年《中小学教育》论文转载情况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重点选题[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3期
  • 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文艺,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李臣之1,梁舒婷1,郭晓明2(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思政课课程感知比较研究——基于粤澳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张静,杨科(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教育研究所).20年来我国物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吉标(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补救教学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任平1,贺阳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普通中学劳动教育教材设计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八套主流劳动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王习胜1,杨希2(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逻辑与思维”教育的多维使命[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张宁娟1,王新波1,张志勇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当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对思政课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范蔚(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区域推进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伍远岳,余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新时代高质量适应性课程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刘湉祎,潘信林,李正福(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结构框架、运行成效与未来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沙沙(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数字教材的边界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孟宪云1,刘馥达2(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走向具身教学:学业负担问题消解的逻辑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 苏春景,石彩红(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尝试,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之成立[J].课程.教材.教法,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