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欧阳进武1,2,张贵金1,2,刘杰1,2(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劈裂灌浆扩散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贺佐跃1,2,张升1,2,滕继东1,2,姚仰平3,盛岱超1,2(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冻土中气态水迁移及其对土体含水率的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何敏1,2,冯孝鹏1,李宁1,刘乃飞1(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饱和正冻土水热力耦合模型的改进[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王兰民1,2,蒲小武1,吴志坚1,2,徐舜华1,2,刘琨1,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岩土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震和降雨耦合作用下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徐永福(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皖江工学院).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粗粒土的剪切强度理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孙潇昊,缪林昌,童天志,王呈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张永杰1,2,邓俊强1,李侑军1,王桂尧1(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克莱姆森大学土木工程系).考虑隶属函数特性的边坡模糊可靠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王朋飞1,冯国瑞1,赵景礼2,3,CHUGH Yoginder P4,5,王志强2(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采矿与矿物工程学院;美国发明家学会).长壁采空区对采动煤岩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许度1,冯夏庭1,李邵军1,吴世勇2,邱士利1,周扬一1,高要辉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激光扫描隧洞变形与岩体结构面测试技术及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任连伟1,肖扬1,孔纲强2,张敏霞1(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渗法加固软黏土地基对比室内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杨立云,丁晨曦,郑立双,包仕俊,张勇进,刘振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初始静态压应力场中爆生裂纹的扩展行为[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张文杰,严宏罡,孙铖(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城市生活垃圾中优先流规律的穿透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严成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FDEM-TM方法模拟岩石热破裂[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罗汀,陈栋,姚仰平,刘林,扈胜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加载路径对重塑黄土一维蠕变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王者超1,2,宗智1,乔丽苹1,2,李崴1,刘杰1(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横观各向同性岩石蠕变性质与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陈福全,赖丰文(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抗土洞塌陷的低填方加筋路基荷载传递机制及设计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黄伟1,刘清秉2,项伟1,2,郎林智1,崔德山1,王菁莪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高吸力段黏土水合机制及微观持水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周健1,2,张艳伟1,周韵鸿1,张姣3(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与交通学院).考虑粒间法向接触力作用的粗粒土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刘健1,2,朱赵辉1,2,蔡浩3,上官瑾4,李秀文1,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超大型地下洞室拱圈围岩变形、破坏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周力沛1,唐晓武1,程冠初2,孙祖峰3(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双尺度渐进展开计算黏土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程康,夏唐代,仇浩淼(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关于“考虑桩侧土体三维效应和地基剪切变形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张登飞1,2,陈存礼1,2,张洁3,刘科4,游子龙1,陈成1(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向压缩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吸湿持水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朱叶艇1,2,朱雁飞2,张子新1,黄昕1(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异形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模型和受力特征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张治国1,姜蕴娟1,徐晨1,宫剑飞2(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考虑桩侧土体三维效应和地基剪切变形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讨论的答复[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付文光1,卓志飞2,任晓光2(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土层锚索浆体与筋体黏结强度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组委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一号通知)[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组委会(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大会组委会).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二号通知[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本刊编辑部.《岩土工程学报》征订启事[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 (第十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可回收锚索技术研讨会组委会).第十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可回收锚索技术研讨会(第2号通知)[J].岩土工程学报,2018,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