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绝地天通”的层累建构与历史素地——兼评学界的三种诠释进路[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赵卫东(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丘处机心性论探析[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张少恩(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以西释中”到“化西为中”:近代以来孟子学研究的方法演进与范式转型[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肖永明,谢川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宋明理学工夫论的建构与展开——以对《孟子》“集义”的诠释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陈建美(四川大学哲学系).从礼制美德到性情之正——朱熹对《关雎》诗旨的扭转[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周浩翔(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河北大学燕赵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徐复观论《孝经》与孝道[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祝浩涵(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去圣经中求义”与“只说文字”:一个理解《延平答问》中“章句训诂之习”的视角[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刘禹彤(清华大学哲学系).终始之元与不变之天——董仲舒论“元年春王正月”[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胡海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应位·有无·心迹——论《周易正义》对玄学的转化[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周广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本一”到“合一”:重思王夫之的天人关系论[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吴飞(北京大学哲学系).仁者之学——略论陈来先生的哲学体系[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高海波(清华大学哲学系).陈来先生对明清儒学研究的贡献[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彭国翔(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陈来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伍先林(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慧能禅宗的自性般若思想与佛教的中国化[J].中国哲学史,2022,第6期
-
姚春鹏(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邵雍先后天概念与中医先后天之本论的形成[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朱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公羊经权义[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徐建勇,耿子亮(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系).论胡安国《春秋传》为君角色的责任范式[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刘蒙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朱熹仁公关系论——兼考《朱子语类》“惟仁然后能公”条[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陕庆(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从“六经皆史”到“古史皆经”——章太炎经史互释的思想史内涵[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叶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熊十力的“遮诠”说——兼论熊十力的语言哲学思想[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颜文强(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宋代道医窦材“崇阳”生命哲学观及其现实价值[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段澜涛(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金忠烈的中国传统哲学观[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李敬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王吉相《四书心解》的学术旨趣、诠释特质及其思想意义[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叶树勋.《先秦道家“德”观念研究》[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
刘刚(肇庆学院;韩国汉阳大学中国学系).论“正政”——孔子政治哲学思想简析[J].中国哲学史,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