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骏光,乔新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德运之山”与“咫尺神州”:《清凉传》论述背后的佛教圣山观念[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苏建强(山东大学).“大小乘之辨”、“显密乘之别”与“大乘显宗之合”——比较视域下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赵慧,许栋(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镇国与消灾: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五台山文殊信仰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景天星(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五蕴”概念释论[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嘉木扬·凯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蒙古人与五台山文殊信仰[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周祝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五台山文殊菩萨彩塑发展演变[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董虹霞,王舒(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岩山寺壁画的世俗化转型成因初探[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杨祖荣(北京大学哲学系).《维摩诘经》中文殊的来去之辨[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谢飞(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圆瑛法师护国思想与实践[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樊文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构建五台山学——五台山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张怀文.张怀文书画作品[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许宏伟(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构建“五台山学”——五台山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葛鹏(中山大学哲学系).《童蒙止观·调和》对亚健康管理的启示[J].五台山研究,2016,第4期
  • 尹雁(山东财经大学)."舍豆结缘"探析[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杨航,王旭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地藏本愿特殊性证伪——兼论《地藏经》伪经思想的起源与近代弘传[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周天策(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大般涅槃经》对构建中国佛教道德形上学的价值意义——以涅槃与佛性为中心的探讨[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左金众(陕西师范大学 宗教研究中心).2-8世纪中土密教的发展与文殊信仰[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赵俊勇(天津大学 仁爱学院).“教演天台,行归净土”思想的萌芽[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李政阳(南京大学 哲学系).俄藏黑水城文献TK75《文殊菩萨修行仪轨》考释——兼论文殊信仰在西夏的流传[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昌莲(深圳本焕学院).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机意义与内涵要旨[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王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朝时期山西佛寺地理分布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张静(忻州师范学院).历代帝王与五台山佛教[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张琴(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院).五代时期《俱舍论》流传情况考察[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金东淑(韩国东国大学).初探《宗镜录》中的真心修行观及其意义[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 樊国平.佛国圣境[J].五台山研究,2016,第3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