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朱亚永,赵昌普,王耀辉,孙雅坤(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柴油机DPF流场压降及微粒沉积特性数值模拟[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曹嘉伟1,何志霞2,玄铁民3,王谦1,钟汶君1,李达1(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发动机研究所).柴油燃烧火焰中碳烟生成的特性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黄玉珍1,2,谢宗法1,2,常英杰1,2,陈飞1,2,李小蕊1,2(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大学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气门落座特性[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胡斌,刘海峰,王小峰,郑尊清(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含水乙醇与柴油混合互溶性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陆海峰1,汪阳1,梁敬1,李超1,李理光1,2(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新型两阶段点火系统对稀燃效率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刘浩业,王志,王建昕(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添加EHN对宽馏分燃料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钱正彦1,杨建国1,2,黄禄丰3,万标1,郑毅1(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船舶动力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船用中速天然气发动机起动过程的控制策略[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何旭1,2,吴昊1,2,陈永全1,2,高永利1,2,李向荣1,2,刘福水1,2(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柴油喷射压力对HCII燃烧过程影响的可视化[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李进1,黄荣华1,周培1,徐岩2,李志鹏3,王龙飞3(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曲轴箱内机油液滴撞壁飞溅的影响因素[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黄林1,2,程刚1,2,许伟1,2,朱国情1,2,李东亮1,2(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动力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海军工程大学舰艇装备仿真技术研究所).某型舰用四冲程柴油机键合图建模与仿真[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锁国涛,吕林(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油/柴油双燃料低温燃烧过程和排放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韩永强,柴嘉鸿,刘忠长,田径,许允,刘佳会(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汽油/柴油双阶段燃烧模式对低温阶段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6期
  • 彭乐高1,宫长明2,宫宝利1,崔连波1,甄旭东3,刘凤华2(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民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富氧下甲醇发动机冷起动燃烧及非法规排放[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何志霞1,张鑫2,陶希成2,张文权2,陈舟2(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油温度对柴油喷射过程影响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贾亢1,孙凯1,王天友1,鲁祯1,桂勇2,韩连任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内净化降低船用二冲程柴油机NOx排放仿真[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韩恺,陈浩,马小康,宋国倩,庞博(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苄基叠氮对复合柴油液滴燃烧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赵天朋1,刘永峰1,何旭2,李志军3,姚圣卓1(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柴油在O2/CO2氛围下燃烧特性模拟和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李斌,沈岩,李承娣,金梅,朱峰,徐久军(大连海事大学船机修造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活塞环Cu-Sn镀层对球墨铸铁缸套摩擦性能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张磊1,2,任晓华1,2,姬忠礼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柴油-生物柴油混合喷雾过程的多组分蒸发模拟[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张哲豪1,康哲1,付乐中1,2,邓俊1,吴志军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热氛围下水喷射雾化特性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何邦全,林长林(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喷油对二冲程汽油机混合燃烧模式影响的模拟[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张振扬1,马宏伟1,薛赪2,黄云龙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PIV技术在柴油机缸盖水套流场测量中的应用[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陈海龙1,刘振明2,周磊2,杨昆2,安士杰2(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机电系;海军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学院).超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压力振荡的消除[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杨灿,谢辉,周奎,程彰(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的耦合效应[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孙万臣,李鹏磊,郭亮,李国良,程鹏,杜家坤(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喷油参数对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第5期
  • 李向荣1,赵伟华1,苏立旺2,杨伟1,乔振扬3,刘福水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烧及排放性能[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国杰,张文平(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内燃机中由配气机构引起的结构振动机理[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石秀勇,罗亨波,倪计民,彭煌华,王琦玮,刘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基于模型的柴油机Urea-SCR系统闭环控制策略仿真[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 胡杰1,2,曾佳威1,2,魏丽1,2,欧文中1,2,颜伏伍1,2(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基于NOx传感器的Urea-SCR系统氨闭环控制策略[J].内燃机学报,2017,第4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