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培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边疆历史系).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J].文史哲,2022,第6期
-
周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心学批判:基于气学的立场[J].文史哲,2022,第6期
-
盖立涛(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墨家“新义学”思想研究——以儒墨义学思想比较为线索[J].文史哲,2022,第6期
-
魏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突破既有樊篱的遮蔽——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论争新探[J].文史哲,2022,第6期
-
韦庭学(厦门大学哲学系).贫困定义的伦理转向及其得失[J].文史哲,2022,第6期
-
朱振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非文学的交流误区与发展愿景——关于《雷雨》在尼日利亚的归化改编[J].文史哲,2022,第6期
-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亚细亚生产方式”与西方思考“东方”的方法论传统[J].文史哲,2022,第6期
-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自由讲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书院的发现[J].文史哲,2022,第6期
-
李贤中(台湾大学哲学系).中国古代“物论”探析[J].文史哲,2022,第6期
-
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多元一体”与“多源一体”辨析[J].文史哲,2022,第6期
-
孔令栋(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独特性的一个有效工具[J].文史哲,2022,第6期
-
郭晓娜,方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丁山在抗战后方的“跳槽”风波——从顾颉刚致丁山的一封佚信说起[J].文史哲,2022,第6期
-
沈长云(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谈中国古代的亚细亚社会形态[J].文史哲,2022,第6期
-
吴飞(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古礼今学:吴承仕礼学思想略论[J].文史哲,2022,第6期
-
吴国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综述[J].文史哲,2022,第6期
-
姜义华(复旦大学文科荣誉).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天下为私:三大能极结构性纠缠历史逻辑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文史哲,2022,第6期
-
郑永年1,沈长云2,何怀宏3,鲁西奇4,叶小文5,孔令栋6(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周文与汉制:传统中国的道路[J].文史哲,2022,第6期
-
鲁西奇(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教授).王朝国家权力“构造”传统中国社会[J].文史哲,2022,第6期
-
牛方玉(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社会形态的二维建构及其功能演进——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省思与重置[J].文史哲,2022,第6期
-
胡新生,白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代尸祭礼与中国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J].文史哲,2022,第5期
-
赵逸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附郭县制度的两种特殊形态[J].文史哲,2022,第5期
-
张学谦(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重理谶纬文献刍议[J].文史哲,2022,第5期
-
陈晓杰(武汉大学国学院).李卓吾的女性观与明代社会——以“出世丈夫”为线索[J].文史哲,2022,第5期
-
张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中国语境的社会主义启蒙叙事[J].文史哲,2022,第5期
-
刘自稳(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以里耶秦简为中心[J].文史哲,2022,第5期
-
侯乃峰(山东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实验中心).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笺释衍说[J].文史哲,2022,第5期
-
卢盈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浊气是否有理?——论朱熹理学中善与恶的宇宙论来源[J].文史哲,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