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友根(南京大学法学院).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贾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人类图像与刑法中的超个人法益——以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谢潇(厦门大学法学院).公序良俗与私法自治:原则冲突与位阶的妥当性安置[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任重(清华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视野下的共同危险行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雷东生(清华大学法学院).刑法保护法益的判断规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张新宝,吴婷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姓名的公法规制及制度完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李延舜(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论未成年人隐私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张帆(山东大学法学院).地方立法中的未完全理论化难题:成因、类型及其解决[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周江洪(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论民法典透明度的实现及其障碍[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徐祖澜(扬州大学法学院).网络反腐的谣言困局与法治出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苗连营,郑磊(郑州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编纂中的宪法三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王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省级统管”改革与法院经费保障[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黄韬(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治不完备条件下的我国政府间事权分配关系及其完善路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张文显.中国法治新常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周游(北京大学法学院).近代中国公司法制之形塑及其诱因考论——以股权利益调整为线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蒋立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两步走战略”:一个与大国成长进程相结合的远景构想[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6期
-
张骐(北京大学法学院).再论类似案件的判断与指导性案例的使用:以当代中国法官对指导性案例的使用经验为契口[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基层社会的弹性执法及其后果[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丰霏(吉林大学法学院).当代中国法律激励的实践样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龚廷泰(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法治实践动力系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马驰(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分析法学传统中的法律效力概念:法律约束力抑或法律资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刘小平(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治中国需要一个包容性法治框架:多元现代性与法治中国[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封丽霞(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法治与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主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尤陈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基础性国家能力建设[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王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社会事实如何产生规范性?——论法律实证主义对“休谟法则”的解决方案[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略谈司法公信力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
杨春福(南京大学法学院).全民守法的法理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