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骞(华南农业大学文博馆(档案馆、华南农业博物馆)资源建设部).我国高校博物馆研究的评述与展望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我国古生物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及展望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胡潇文1,2,谭星叶1,陈日燕1,伍保宇1(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基于网络评论的高校博物馆公众体验研究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郁红萍1,刘晶晶2(厦门科技馆;厦门科技馆外联部).基于问题的策展思路探索与实践 ——以厦门科技馆“问问大海”海洋主题展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汤深语(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宋代四大浑仪的设计与展示价值[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谌璐琳.高校博物馆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姜昊,胡胜(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展陈内容特色化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刘沙(湖北省博物馆).从默顿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再议博物馆的社会功能[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李博(中国科学技术馆展览教育中心).科技成就类科普展品的展示创意 ——以“创新决胜未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为例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马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科学仪器研究中的藏品、文献与历史阐释 ——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高源(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旧石器考古与博物馆事业的奋斗者 ——裴文中先生[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付鹏(湖北省科学技术馆).高铁智能系统——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展品[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6期
-
张新立1,胡来林1,蔡璐2(温州大学STEM教育研究中心;温州科技馆展览教育部).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与应用研究 ——以温州科技馆为例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陈佳璐,尹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从实物到体验:博物馆转型的反思 ——评《转型期博物馆的哲学观察》[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孙淼(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展览部).西方自然历史博物馆展陈变迁 ——从以文化和艺术为主的综合性视角出发[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邱志杰(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科普即美育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吴莎(四川科技馆).博物馆学习单设计元素分析[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邓卓,舒琛,杨梦霞,于雪梅,唐智婷,刘楠(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自然博物馆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对话内容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罗跞1,李纪红2(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示教育中心).国内外博物馆社交媒体应用研究综述[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王爽(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与艺术结合在展览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中国科技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王恒(中国科技馆).科学与艺术对于科普工作的意义[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黄维尹(江西省博物馆).中国早期自然博物馆中的两个方向 ——“学究式博物馆”与“公共教育博物馆”[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5期
-
王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博物馆学习设计的启示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4期
-
马玉静(中国国家博物馆).大数据时代智慧博物馆建设路径及其对应策略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4期
-
张娜(广东科学中心).女性主义叙事策略在科普展览中的应用 ——以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神秘海洋”展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