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博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缉捕私盐”与“唐盐接济”:闽台关系视角下台湾地区私盐问题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韩焕忠(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弘一大师著述中的华严学意蕴[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郑容坤(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庙由社生”:社会变迁中民间信仰的演化迭代 ——评《码头经济与众神居所:漳州浦头港社会变迁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刘芝庆(湖北经济学院中文系).为学与为人:李光地的“诚学”[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陈素娜,蓝邱勇(闽南师范大学教务处;闽南师范大学人事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视域下的闽南文化通识教育发展探析 ——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路保俊(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闽南文化入课堂实践及其途径研究 ——以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茶艺教室”为个案[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郭群,张施珊(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教育戏剧在闽南文化创新性转化中的应用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刘岩,李欣燕,周彰辉(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学界中国客家研究的图谱分析及相关成果述评[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李弢(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论三平寺传说故事的文化意涵[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张震宇(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陈淳论鬼神之妖怪[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周晓宁(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榕坛问业》引《诗》特点及其成因探析[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黄秋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台湾客家传说故事研究:以美浓文本为中心[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曾昱(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两岸青年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新路的实践探索 ——以闽南师范大学“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为例[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王文娟(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兆恩三教交融的生死观探微[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孙凯(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日本长崎华侨土地公信仰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张宇,张翼(福建警察学院基础部).论李世熊诗歌的“诗史”与“心史”[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周舒琦,姜高敏,马睿哲(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潘载和与《潮汕检音字表》(1934)初探[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宋弘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台湾地区“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述略[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肖琦,郑玉玲(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闽南“大神尪”傩像工艺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意涵 ——以南安梅山晋福木雕艺术馆傩像为个案[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徐子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朱子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林晓峰,张山梁(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中共平和县委宣传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福建阳明学与闽南文化[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林宝卿(厦门大学中文系).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创新[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孟骥,孟建煌(立根集团项目开发部;莆田学院中华诗词海峡诗词研究院).台湾进士施士洁与闽地文人的交流互动[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刘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及探索[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张红军(沁阳市博物馆).清代河内籍官员治台成效及其成因[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叶泽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基于闽东浦源村鲤鱼仙姑的考察[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吴可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育学院).张睦生平及其后裔事迹撷要[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叶露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晚清时期宋人张元幹词选探析[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邓文金,戚瑶瑶(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成果 ——“世遗时代·文化交流与互鉴”论坛学术综述[J].闽台文化研究,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