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之秋,李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赣尺探寻——历史地理学视野下赣地乡土营造尺的流布与辨析[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吴晗冰1,2,张龙1,吴琛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从德和园大戏楼及相关戏本看清宫三层戏台[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祝贺1,王婷1,荣玥芳1,石炀1,李媛媛2(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英国半正式主体参与历史建成环境治理研究[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李渊,赵龙,张娜(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之历程、制度设计与保护性利用经验[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杜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修复之外——记意大利建筑师安德烈·布鲁诺[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姚栋1,刘佳颉2,吴子乐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人—时间的共情:方塔园设计观的当代意义[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王巍1,杨家强2,周悦煌2(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从自在到自觉——清末民国时期古建筑的文物身份觉醒和归属刍议[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许月丽1,汪涵2,刘建麟3(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居住历史建筑活化中的协同治理:以香港为例[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刘晨,陈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工业遗产中“场所精神”的重塑实践——以隆昌气矿炭黑厂旧址为例[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贾兴舟,张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结构技术视角下的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特征与价值[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刘妍,秦瑞烨,朱亚云(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山城水间的圣地与休闲:秀山历史建筑群[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纪翔.中国香港湾仔蓝屋[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刘斯捷.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黄斐然,张劭祯.简讯[J].建筑遗产,2022,第4期
-
吕志宸,青木信夫,徐苏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巴塞罗那城市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比较及借鉴[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陆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刍议历史真迹修复的本质与类型[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陈曦,陈亚珉(苏州大学建筑学院).遗产保护的本质 ——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当代保护理论系列书评[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程建军1,陈丹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材、斗、椽中距与标准材 ——中国古建筑设计模数探讨[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张莎玮1,方禹2,吴鼎航3,沈康1(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香港珠海学院建筑学系).广府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异变与突变[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王依1,吴葱1,王巍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原状”的困惑 ——关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原则的再思考[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杨辰1,李颖春2,张稀普2(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住房与人居环境治理分实验中心”;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从“哀悼工厂”到“大众艺术城”* ——巴黎104艺术创作中心的改造策略[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伯纳德·鲁道夫斯基,张映乐,金筱敏(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罗马大学建筑历史、制图和修复系).我们需要的不是新的建造方法,而是新的生活方式 ——普罗奇达岛住宅设计评论[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张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人地关系线索促进名城国土空间结构优化 ——以高原湖泊名城昆明为例[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蔡永洁,黄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多层级的空间 ——上海老城厢毛细血管的形态类型及价值[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
林晓丹1,江攀2,朱亚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原”上村:关中地区黄土台塬风土聚落[J].建筑遗产,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