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清代私刻书板的赁板印刷现象[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易图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改革开放以来湘版曾国藩图书出版的特点、成就与展望[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傅宏星1,陈小燕2(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三无”出版社——李达、王会悟夫妻与笔耕堂书店[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刘运峰,信凯(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过渡时期”鲁迅研究及史料呈现的一个缩影——以1956年《文艺报》“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专号和特辑”为例[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吴秀峰1,丁会欣2,1(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刘光裕的出版史料学思想述评[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岳子衡(浙江古籍出版社).《喜咏轩丛书》插图摹绘考[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段艳文(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期刊展览探微[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向辉(国家图书馆).被铲去的姓名:从书籍循环看《文公先生资治通鉴纲目》[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杜以恒(北京大学中文系).篆文本《仪礼》的编刻出版与经学史意义[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朱莉,陈思航,卜净.《觉醒年代》中的亚东图书馆上海旧址考据[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杨森,杨露(南京大学文学院).书籍如何影响社会——评《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蔡霁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欧美中国书籍史研究的佳作——评何予明《家园与天下——明代书文化与寻常阅读》[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林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亚东图书馆编辑汪乃刚考述及其他[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吴永贵,褚欣桐(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术表达、现实关怀与历史敬意:亚东图书馆创立110周年暨《中国出版家·汪孟邹》出版学术研讨会议述论[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4期
-
於璐(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从《鲁迅批判》到《鲁迅全集》——鲁迅研究史与鲁迅全集编纂[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周天爽(中国国家博物馆).晚明书籍编纂“鉴定”考述——以陈子龙编纂活动中鉴定者为例[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黄海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两版《鲁迅全集》注释的变迁与作家的重评——以陈独秀、瞿秋白、胡适、沈从文为例[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李娅杰(复旦大学).清初《叩钵斋增补应酬全书行厨集》的编纂与流传[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杨石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作为公共思想资源的“出版自由”及其在近现代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王剑飞(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人文与传播系).中国当代文学期刊图案设计风貌的出版流变——以媒介迭代为视角[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邓纯旭1,邓丽萍2(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世纪早期中国文化西传的范式及书业“走出去”的借鉴——以马礼逊《华英字典》为例[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乔晓鹏(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现代出版家研究的“去熟悉化”——兼谈《中国出版家·沈知方》的价值[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谢慧聪(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鲁迅全集》注释七十年:从文艺方针看编纂理念的流变[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温江斌(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20世纪30年代上海画报的编辑策略、文本形态与价值功能——以《良友》《时代》《中华》等画报为考察中心[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凌孟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在魔都与陪都之间:非文学期刊《国讯》出版历程考论[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沈珉(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东亚文化版块视阈下大陆与台湾书装回顾(1949—2019)[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
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鲁迅全集》中的《中国小说史略》[J].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