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虎(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周倩(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论《尚书》的历史教育思想与价值[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伏煦(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史通》的自注与刘知幾的史注观——兼与六朝自注比较[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王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家档案史料观念的近代确立——从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谈起[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王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民国时期考古学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李峰,刘嘉诚(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资治通鉴》载汉元帝时期史事辨析[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周励恒(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中日近代疑古思潮之异同——基于中日史学交流视角的考察[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刘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近代国人对阿富汗民族国家建构史书写之比较研究(1919~1949)[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李小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罗马帝国早期作家论元首统治的合法性[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陈安民(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方史家关于史学功用的若干思考与辩难——基于“西方史学,中国眼光”的观察[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张绪强1,王献华2(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林志纯与中国亚述学学科[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别识心裁”的中国史学叙事理论探索——朱露川著《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风格》平议[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钱乘旦(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几个问题[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牛子晗(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治发展研究中心).正史《循吏传》传名变化及循、良、能义释[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于沛(中国社会学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区域国别学研究与世界史学者的社会担当[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区域国别史和世界史研究的战略意义[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陈奉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与学科体系构建[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陈娇娇(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启蒙与救亡之间:梁漱溟与常乃惪的文化观述论[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崔幸(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试论侯外庐对乾嘉汉学研究的贡献[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贾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军事环境史与区域国别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宣扬(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帝王略论》史论特点再认识[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薛江,颜海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从抓打图像看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王权观念[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邓默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提奥多里特及其《教会史》研究述评[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李阳,李玉君(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金史学之纛:陈述先生的辽金史研究路径[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韩建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胡华的党史人物撰述思想[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王松(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汪高鑫教授主编《中国经史关系通史》读后[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李艳(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附录一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2021年9月~2022年8月)[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张帅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附录二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2021年9月~2022年8月)[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胡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