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宣国(长沙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如何推进意象美学的研究[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张明(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生活的还原与审美的升华:孔子生活美学发微[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初娇娇(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论唐代审美意象时空建构的佛禅心理[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孔德明(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制器尚象”: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之“象”思维谫论——以《考工记》为中心[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庞晓菲(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守正创新:论《白蛇传·情》戏曲美学电影化实践的“融”与“破”[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孟浩(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哲思中的艺术”——叶秀山美学思想初探[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章文颖(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自由意志在艺术中从主体“破圈”的征途——略论刘旭光教授的《艺术与真理》[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李伟(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共通感在后现代是否可能——利奥塔论共通感[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郭明浩(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本源论[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刚祥云(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汉唐绘画语系中的“图真”观及其哲学基础——兼释五代荆浩“图真”系统论[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曾思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孟頫“古意”观念的视觉呈现与美学理想[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申丽媛(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运墨而五色具”——论水墨画的墨色美学[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黄意明(上海戏剧学院).佛教“空性”“空观”思想与中国文艺“空灵”境界[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陈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论王夫之“诗象其心”的诗学思想[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梁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sthetisch指涉、情感与“判断的自由”——论康德鉴赏判断的“质”[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田瑞(上海师范大学).审美艺术人生的张力汇通与意趣熔融——金雅人生论美学思想述评[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邢研(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论语》中“游”的意蕴分析[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郁薇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论王昌龄诗论中的诗境创构机制[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2期
-
吴建民(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论中国古代美学“象喻式命题”[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朱海坤(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适性美学:从庄子到郭象的观念史考察[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昌从兰.宋代“观物”观对工笔画中写真精神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张利群(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及表现方式[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范永康(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实践美学对康德美学的四大突破[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陶国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从“处境文学”到“自由的艺术”——论让—保罗·萨特实践自由的存在主义文艺观[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冯佳音(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从“连续性”形而上学到“环境”审美——论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中“连续性”思想的逻辑演进[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王昌树1,2,张文杰3,4(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复旦大学;安徽滁州学院文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建构与突破:生态美学与人的生存问题——论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的建树与所谓“无人美学”的争议[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袁劲(武汉大学文学院).“兴”义阐释史中的显隐维度[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李永莒(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以贯之”——杨简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朱炜.“观”与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的历史生成[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