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旭1,2,于深洋3,方翔1,李文杰1,Lucy Muir4,张元动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队院士工作站;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Department of Natural Sciences,Amgueddfa Cymru—National Museum Wales;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南部聂拉木志留纪笔石新材料[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辉1,2,彭进1,王一凡1,罗绣春1,王秋军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寒武系杷榔组Sphenothallus Hall,1847的发现及古生态意义[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师天明1,张华2,肖继南1,阿木提·阿丽亚1,刘锋2,唐鹏2,朱莉叶2,谢媛2,彭辉平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页1井宾夕法尼亚亚系至乌拉尔统风城组孢粉地层学研究[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王光旭1,崔雨浓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珊瑚化石类群的中译名:沿革与建议[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余克服1,廖卫华1,2,廖芝衡1,李银强1,王文欢1,边立曾1,3(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沙群岛琛科二井中新世和更新世的一些珊瑚[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雷倩萍1,彭善池2,3(常州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皖北地区寒武系芙蓉统炒米店组中上部的索克虫类三叶虫[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姜红霞1,2,杨彦嘉2,3,吴亚生4(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古生物研究院;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塔里木盆地塔中台地上奥陶统海百合茎化石及其古生态[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小乐1,2,张竹桐3,黄璞1,王怿1,吴荣昌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遗迹化石Trichophycus在贵州仁怀下–中奥陶统湄潭组中的首次报道及意义[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朱祥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吐鲁番盆地桃树园晚二叠世非海相腹足类[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周敏1,江大勇1,MOTANI Ryosuke2,鲁昊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与地质博物馆;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贵州盘州中三叠世Mixosaurus panxianensis(盘县混鱼龙)前肢形态差异及种内变化探讨[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鑫1,2,郑大燃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豫西马市坪盆地早白垩世热河昆虫群的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方宗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建迭部蛤(新名)(Tewomorpha)替代晚出名Tewoella Ding and Li,1987(非Tewoella Sun,1979)[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处).第六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在泰国召开[J].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陈中强,郭镇(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后腕足动物的复苏过程:多样性、壳饰演化与古生物地理区系[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盛青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盘虫类有孔虫起源及其壳壁发育证据[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慧1,2,要乐1,2,林巍1,王秋来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雅水早石炭世维宪晚期的造礁四射珊瑚[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林巍,要乐,黄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巢湖地区和州组的四射珊瑚[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秋来,祁玉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贵州宾夕法尼亚亚纪牙形类Neognathodus动物群:演化及地层对比意义[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连信能1,2,蔡晨阳1,黄迪颖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安徽巢湖瓜德鲁普世二叠异蝎蛉科新类群的发现(昆虫纲,长翅目)[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孙伟1,陈明1,宋春彦1,谢尚克1,李学仁1,周卫明2(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青海达哈煤矿上二叠统大羽羊齿植物的发现[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小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二叠纪乐平世四射珊瑚Ipciphyllum naoticum的鳞板特征兼论喷口构造的分类意义[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娟1,2,王玥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假希瓦格?种级分类单元的定量厘定[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袁东勋1,沈树忠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龙潭正盘山剖面孤峰组与栖霞组之交牙形类化石再研究[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胡科毅1,祁玉平2,王秋来2,王志浩2,王向东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石炭纪牙形类研究进展[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黄璞1,汪瑶2,张小乐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亚轮生奇异蕨(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在贵州都匀蟒山群的发现及其意义[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郭文1,聂婷2,郄文昆1,陆刚3,黄祥林3,孙元林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微型腕足动物Lambdarina在广西隆安下石炭统的发现——兼论Lambdarinoidea超科的演化历史[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王娟王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3002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华南假希瓦格䗴种级分类单元的定量厘定[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祁玉平1,要乐1,王秋来1,陈中强2,王向东3(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晚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纪念廖卓庭研究员[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廖宁.爱我所爱,奋斗一生——纪念我的父亲廖卓庭[J].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