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付友1,张小玲1,曹艳察1,孙建华2,郑永光1,杨新林2,韩旭卿1,麦子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中低海拔地区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的基本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谭赢1,李丽平1,施春华1,毛炜峄2,李一格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昔阳县气象局).中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低频特征及其与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任国强,赵勇(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亚夏季降水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陈泽霞1,朱睿1,尹振良2,王凌阁1,方春爽1,卢睿1(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基于CMIP6多模式的黑河干流山区降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杨明鑫1,2,肖天贵1,2,李勇2,胡桃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象中心).CMIP6模式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估[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贾何佳1,李谢辉1,王磊1,薛雨婷1,林会全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奈曼旗大柳树国有治沙林场).基于机器学习的西南地区遥感干旱监测与评估[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沈程锋1,李国平1,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基于GPM资料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夏季地形降水垂直结构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梅双丽1,陈尚锋2(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华西秋雨变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柳龙生,黄彬(国家气象中心).一次入海气旋在黄渤海造成的海雾过程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彭旺1,李琼1,2,魏加华1,2,3,乔禛1,2,申惟文1,2,柏文文1,2,贺巨龙1,2,祁昌贤1(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验室;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雨滴谱特征对比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程文举1,2,3,席海洋1,2,司建华1,2,陈雨晴1,2,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内陆河流域浅山区土壤水热时空动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王卫国1,2,李弘毅1,朱小凡1,谢泽明1,2,王建1,3,郝晓华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1979-2018年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积雪季极端降水水汽来源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曹言超,王晓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影响[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杜梦莹1,李艳1,冯娟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亚洲季风区内北半球秋季哈德莱环流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之间关系[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刘慧1,2,张煦庭1,黄鑫2,3,胡波4(陕西省气象台;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影响汾渭平原地区空气污染的地面环流形势及PM2.5浓度预报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朱皓清1,2,赵宇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启东市气象局).江苏阜宁EF4级龙卷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王丹1,2,王金成1,2,田伟红1,2(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国家气象中心).面向数值同化应用的L波段秒级探空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田高山1,陈耀登1,高庆九1,臧增亮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混合截断尺度Blending方案及其在西南区域模式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马启民1,李永山2,王海兵3,贾晓鹏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鄂尔多斯沙地人工柠条林能量平衡与蒸散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林纾1,黄鹏程1,卢国阳1,李红英2,段欣妤1,王蕊1(兰州区域气候中心;酒泉市气象局).冬季全国性寒潮识别标准及其气候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郭大梅1,潘留杰1,李明娟1,屈丽玮1,史月琴2,张黎1(陕西省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关中北部一次暴雨水汽条件及不稳定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刘雨佳1,韦志刚1,2,王欢1,李娴茹1,郭仕侗1,马力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岭南地区两类典型森林下垫面地表通量特征比较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6期
-
菅煜婷,张勃,黄浩(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近58年甘肃气候变化区域差异分析及环流影响[J].高原气象,2022,第5期
-
孔祥伟1,2,张君霞1,杨晓军1,符娇兰3(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天气气候联合研究与实训中心;国家气象中心).西北地区东部强降水大尺度数值模式预报空间偏差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5期
-
符晴1,2,阳坤3,2,郑东海2,陈莹莹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青藏高原中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研究[J].高原气象,2022,第5期
-
陈双1,孙继松2,3,何立富1(国家气象中心;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盆地不同落区的三次强降水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22,第5期
-
金燕1,晏红明1,张茂松1,马思源1,况雪源2(云南省气候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云南冬半年极端低温事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2,第5期
-
王彩霞1,黄安宁2,郑鹏3,刘凯4,侯敏1(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首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第一代全球陆面再分析(CRA40/Land)气温和降水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评估[J].高原气象,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