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思,黄凡.对城市快递小哥群体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再认识——来自北京市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A期
-
王旭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寒门温室:城镇化中农家子弟教育的家庭参与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刘浩(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县域青年、精英再生产与乡村人才振兴[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戴颖洁,吕梓剑(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都市青年女性的晚婚潮:女性主义与大众媒介的联姻[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王艺璇1,卢尧选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治所).乡村与青年:自媒体短视频中的“IP”生产与“流量”变现 ——以理塘县“丁真”现象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李少多(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矛盾式表达”:青年网络流行语的文化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邓希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群体构建与发展飞跃:“第一个百年”的中国青年[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康义金(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个体化作用下的“母胎单身”形成机制 ——以城市青年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倪琳1,刘雨欣2,孟恭杰2(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去中心化”传播时代我国大学生英雄观现状与媒介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冯刚1,2,胡玉宁2(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体验”中的青年品格:文化反哺的媒介化转向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李振刚1,张建宝2,黄璜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国艾奥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系).学前儿童正规照料是否有助于缓解青年农民工工作贫困 ——来自50个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胡雪莲,王锐(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政治话语建构:党领导青年工作的重要方式 ——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五四纪念为观察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刘大为,郭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营爱情:大学生情侣礼物交换的实践逻辑[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选题策划,主持编辑,汪永涛.新生代青年的婚恋实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黄斌欢,严航(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何以为家: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与家庭组建困境 ——基于成年转型困境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国际青年发展指数”联合课题组.国际青年发展指数报告2021[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2期
-
汪永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逻辑[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耿羽(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莫比乌斯环:“鸡娃群”与教育焦虑[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邓磊1,2,杨燕3,何鑫兴3(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沉默的中坚 ——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特质审视、现实困境与自我重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夏柱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中坚农民”与农村社会秩序运行新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白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情感认同如何助长虚拟消费:以手游玩家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聂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三明治一代”到“中坚青年”:多重责任下角色冲突与角色增益的比较讨论[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阎国华,宋京姝(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网络话语创新的样态透视与竞合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中外青少年消费文化环境之比较: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和《托马斯小火车》的主题分析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李耀锋(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劳动政策伦理的现实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刘海生(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泛化视域下“三气”青年培育困境及实践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黄燕华,刘子曦(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酒吧消费中的女性气质协商与道德困境[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张潇楠1,周晓燕2(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东青年研究》).全媒体时代影视文化与青年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
陈蕴哲1,2,李翔3(南京理工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中坚青年”压力与动力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1,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