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艳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平庸的优秀:大学生量化评价中“分数至上”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杨仲迎1,2,薛力宁3(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院).“45度青年”的生成机理及其引导路向[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陈国华(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十年来青年的国家实力感知与国家认同变迁 ————基于CSS2013 和CSS2021 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林媛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消失的附近:当代青年社交障碍的类型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谢小菲,卢春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青年精英与乡村新内源式发展 ——基于湖南M 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田野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周恬恬1,苗国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何处是岸:当代青年“上岸”思潮建构与自我生平实践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雒珊(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县域农二代生活方式的“中产化”转型[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张一晗(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进城宝妈”的新生活伦理及日常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徐旻霞(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无债一身轻? ——房产、住房负债与青年的主观阶层认同[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杨光(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内在生成、外部构建与群际互动:青年亚部落生态形成的三重线路 ————基于某高校学生团体田野调查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城乡两栖者:小镇青年的生活方式转型 ——基于闽西南Y 镇的田野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张睿1,许友君2(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亲密为何遇冷:青年网络相亲中的情感逻辑及困境剖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孙文1,马梅2(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云端的家”:留守家庭青年抖音实践中“家”的建构逻辑 ——基于对皖北D 新村的考察[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2期
  • 姚建华1,2,杨涵庚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西方数字游民研究述评与中国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艾楚君1,2,孙淑雅,马钰莹(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四精神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五四精神研究中心).短视频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基于10305 名青年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刘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现代性视域下当代青年的碎片化社交行动研究 ——以“找搭子”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孙寿涛,张晓芳(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断裂与弥合:数智时代Z世代“轻社交”行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李春瑶(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脱嵌与迷惘:“间隔年”青年的另类内卷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袁媛,张文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我国青年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回报变迁 ——基于年龄、时期和队列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郭未1,2,马炬申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技术-关系-健康”视角下的互联网使用与青年世代健康[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游志纯1,朱美燕2(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青团中央“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示范宣讲团;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自找苦吃”的价值内涵、历史脉络与现实观照[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邓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我国年轻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缺失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沈东(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非升即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李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青年网络社交流变特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刘倩(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平台-中间商-劳动者”视角下直播公会劳动实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马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从“青年震荡”到“哥布林模式”:欧洲青年的社会参与与欧洲社会发展环境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1期
  • 杨慧青,彭国胜(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政府治理绩效对中国青年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第10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